《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按神僧傳云:佛滅度後一千五百年。地藏菩薩降迹新羅國王家,姓金,號喬覺。唐高宗永徽四年。二十四歲,祝髮,攜白犬善聽,航海西來。至安徽青陽縣九華山。端坐山頭七十五載。至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時有閣老閔公,素懷善念,齋百僧,必虛一位,請洞僧(即地藏菩薩之化身)足數。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許之,衣遍覆九峯。遂盡喜捨。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後亦離塵網。反禮其子為師。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閔公,職此故也。菩薩入定二十年,至正德二年七月三十日顯靈啟龕視之,全身舍利在焉。遂建塔供養。成大道場。 案:地藏菩薩,受釋迦世尊咐囑佛滅以後,彌勒佛以前,娑婆眾生賴以救護。 菩薩自誓:必度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以救苦難。 按上所記:吾人應知,地藏乃救度地獄眾生之菩薩,而非管理地獄之鬼官。以此吾人應糾正農曆七月為鬼月之錯誤。 泰州光孝律寺嗣法沙門成一謹識 簡述印・行緣起 成一法師 一、前言 地藏菩薩,乃佛陀釋尊教法中,人多崇敬而仰賴的一位大菩薩。他濟世利人的靈感故事之眾多,實在是書不勝書,記不勝記,跟家喻户曉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二、祖師們的推崇 蓮宗八祖蓮池和尚,為地藏本願功德經撰序流通,稱本願經為救末世眾生之至寶。九祖智旭和尚,一生奉事地藏菩薩,力弘地藏勝德法門,自稱為「地藏之孤臣」。十三祖印光和尚,嘗刊地藏本願經數萬冊,號召淨業學人,至心誦持;律宗大德弘一和尚,剃度後,至心皈依地藏大士,自謂受恩最深、最大,輯錄感應成書,命名為「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內容十章,從譯名辨異、十輪經大旨、占察經大旨、本願經大旨、法身讚及儀軌大旨、他經流傳、諸家章疏、諸家懺儀、諸家讚述、問答遣疑。將地藏三經,解釋得非常詳盡。做了一個懇切的介紹。 三、近德們的讚揚 印光祖師的「地藏菩薩往劫救母記序」。南亭和尚的「地藏菩薩本迹因緣」;「地藏菩薩化度事蹟」。演培和尚的「拿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來」;「學習地藏菩薩的孝親精神」。了然和尚的「地藏菩薩本願功德頌」。成一以前也寫過一篇「效法地藏的慈悲與方便」。 四、感應錄的近聞 聶雲台居士的「四十年親歷靈感彙記」;陳乃乾居士的「燕大教授顧頡剛夫人神回記」。周邦道居士的「二十四年刊入地藏經後靈感錄九條」。聯合報記者的「潘安邦居士誦地藏經救父親」。 (成一錄自八三年聯合報) 五、印本書的動機 於民國五十三年,親聞先師祖南公,宣講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後,就發心持誦、研習此經,亦常勸人受持此地藏經。我深深地感覺此經所有的法門,它於指導人依循佛陀正法修持外,並特別關懷人們的現實生活。例如人們日常居家作業、出外旅行、婦女胎產、懺罪修福、乃至祈求家庭平安,愈病解厄、轉愚為智、工作順利等日常人事,指示綦詳,依之而行,感應隨現。所以自蓮社翻建成功之後,即於每日參加大眾朝暮課誦後,禮佛必加禮地藏聖相,祈求賜我子孫,俾能紹隆佛種;賜我智慧,俾能弘法利生。二十年中,以此禮拜、祈求,感到靈驗不爽;舉凡外出旅行、朝山、禮祖;居社領眾弘修,莫不得心應手,攝化隨意成就;尤其常年衰病之身,轉為強健。看似困難之事,往往迎刃而解。種種蒙恩,難以縷述!為求報答菩薩深恩大德,特發心恭印弘一祖師所錄之「地藏菩薩聖德大觀」。附錄諸德讚述,及諸近代靈感故事。以揚聖教,並廣流傳。伏願,見、知、閲讀,諸善知識,輾轉介紹,同申宣傳,以利濁世罪苦眾生,俾能仰仗菩薩大威神力,早日離苦得樂,轉凡成聖!是為序。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八日於華嚴蓮社退居寮 奉告 各位道友:你好! 於此再版恭印《地藏菩薩聖德大觀》之前,至心敬請各位善信菩薩,發誠敬心,依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所示,於府上清淨之處,供奉地藏菩薩聖像;稱念地藏菩薩聖號;謹遵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所示,修諸功德!必獲地藏菩薩大慈護佑、家宅安和、身心自在、事業發展、菩提道成!因為當年,教主釋迦世尊,在忉利天宮,地藏會上,親自囑咐:「地藏菩薩,在彌勒菩薩未出世前,負責救度娑婆世界,苦難眾生」之故。一得之愚,錄陳參考。順此敬祝,福慧雙修,法喜充滿! 華嚴學人 成一 謹白 八七、一二、三、 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序 永寧大華嚴寺沙門弘一演音敬撰 後二十一年歲次壬申九月・余居峙山,上海李圓淨居士來書・謂將助編九華山志 。屬為供其資料。自惟剃染已來・至心歸依地藏菩薩。十又五載。受恩最厚。久 欲輯錄教迹。流傳於世。讚揚聖德而報深恩。今其時矣。後二月・雲遊南閩。住 萬壽巖。乃從事輯録。都為一卷。題曰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將付書局別以刊布 。并貢諸圓淨居士備採擇焉。 近代緇素讚述菩薩化蹟等書。已有數帙。然其取材。多據本願一經。今則遍探大 藏并及諸家撰述。前詳言者今略指之。如本願大旨及九華垂迹等是也。前闕遺者 今補集之。如餘諸文等是也。惟所憾者。余於十數年來。凡菩薩化蹟見於大藏及 諸家撰述。雖復留意。未嘗剿錄。今以疾遽屬稿。不獲遍檢。唯就其憶及者略集 一卷。未免有所遺忘耳。 大分十章。第一章・譯名辨異。以諸經傳譯地藏名號・文字小有增減不同。今為 列舉。示其差別。第二章・十輪經大旨提挈經義。錄寫較詳。序品讚地藏菩薩功 德之文。錄者尤繁。惟願見聞皆大歡喜。同生深信。至心歸依。第三章・占察經 大旨。亦詳錄之。第四章・本願經大旨。唯依閲藏知津。錄寫綱要。并錄付囑經 文二節・以示我等今日得受化度之因。第五章・法身讚及儀軌大旨。并滅定真言 。第六章・他經流傳。第七章・諸家章疏。第八章・諸家懺儀。第九章・諸家讚 述。靈峰讚地藏菩薩別集・錄其原文有十之九。共涉十紙。可見蕅益大師一生。 銘心瀝血。歸信讚揚之迹。惟冀後之學者。承斯遺範。精進修持。紹隆而光大焉 。第十章問答遣疑。唯有四問。當不止此。且從闕略也。 錄寫之時。亦以倉卒不及詳斟。故其布列形式高下未能盡善。具錄全文者低二格 寫。撮錄原文大意及引文片段者皆頂格寫。微示區別。惟錄寫經文而低二格。非 是尊經之道。良用悚懼。未能釋懷。而又別無善法可以變易。且俟當來。重覆輯 錄。假以歲月。審慎斟定。或可無大過耳。 是稿成就前二日。盧世侯居士,割指滴血。繪地藏菩薩聖像一尊。捧奉入山。勝 緣巧值。誠不思議。謹以寫影。冠於卷首。盧居士。一字虬兒。善繪晝。隨侍老 父。旅居思明。天性醇厚。事兩親以孝聞。殆亦多生已來。常受地藏菩薩教化者 耶。 壬申十二月二十六日。輯寫既竟。悲欣交集。敬挈摭 蕅益大師續持迴向偈中四偈。而為發願迴向。 我誓以身心。奉上地藏主。隨於剎塵劫。永處眾苦中。 普代眾生苦。令得先成佛。劫石或可移。此願終不改。 我所修福業。懺悔發宏願。種種勝善根。體性同法界。 一一皆迴向。普施諸含識。悉願證真常。同歸寂光土。 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永寧大華嚴寺沙門弘一演音敬述 第一章 譯名辨異章 梵名乞叉底孽沙。此云地藏,而諸經譯傳・亦有增文。列舉如下。 地藏菩薩此為諸經論通譯之名。地藏之義・如明蕅益大師占察善惡業報經疏廣釋。 大地藏菩薩出晉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持地藏菩薩出西秦譯佛說羅摩伽經・即是入法界品別譯。 地藏王音薩出唐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清來舟釋云・王執幽冥。隨願自在 。故尊為王。然王義甚廣此釋未能盡也。 第二章 十輪經大旨 此經共有兩譯。 佛說大方廣十輪經 八卷 出北涼錄,失譯人名。與後同本。而文缺略。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十卷 唐玄奘譯 今依此本・略錄大旨。 是經執筆譯文者為大乘昉師。并撰序文冠於經首。師謂十輪經者・則此土末法之 教也。何以明之。佛以末法惡時・去聖寖遠。敗根比之坏器・空見借喻生盲・沈 醉五欲・類石田之不苗・放肆十惡・似臭身之垢穢。故此經・能濯臭身・開盲目 ・陶坏器。沃石田。觀此數言・可以略知是經所被之機矣。 序品第一 佛在怯羅帝耶山。南方雲來・雨諸供養・演諸法聲。眾會手中・各 現如意珠・雨寶放光・見十方土又見身各地界增強・堅重難舉。有天帝釋・名無 垢生・以頌問佛。佛為廣歎地藏菩薩功德。文云: 爾時世尊告無垢生天帝釋曰:汝等當知。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已於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今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俱。為欲來此禮敬親近供養我故・觀大集會生隨喜故。并諸眷屬・作聲聞像・將來至此・以神通力・現是變化。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此大菩薩・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眾財寶・隨所希求・皆令滿足。譬諸商人所採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是出妙寶功德寶瓶。照行善者・猶如朗日。照失道者・猶如明炬。除煩惱熱・如月清涼。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如疾病者・所遇良醫。如羸老者・所凭几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為作橋梁。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果報。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輪恆轉。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等至嚴麗・如妙花鬘。智慧深廣・猶如大海。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妙果近因・如眾花葉。伏諸外道・如師子王。降諸天魔・如大龍象。斬煩惱賊・猶如神劍。厭諸諠雜・如獨覺乘。洗煩惱垢・如清淨水。能除臭穢・如疾飄風。斷眾結縛・如利刀劍。護諸怖畏。如親如友。防諸怨敵・如塹如城。救諸危難・猶如父母。藏諸怯劣・猶若叢林。如夏遠行・所投大樹。與熱渴者・作清冷水。與饑乏者・作諸甘果。為露形者・作諸衣服。為熱乏者・作大密雲。為貧匱者・作如意寶。為死懼者・作所歸依。為諸稼穡・作甘澤雨。為諸濁水・作月愛珠・令諸有情・善根不壞。現妙境界・令眾欣悦。勸發有情・增上慚愧。求福慧者・令具莊嚴。能除煩惱・如吐下藥。能攝亂心・如等持境。辯才無滯・如水激輪。攝事繫心・如觀妙色。安忍堅住・如妙高山。總持深廣・猶如大海。神足無礙・譬若虛空。滅一切惑障習氣・猶如烈日銷釋輕冰。常遊靜慮無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寶洲渚。能無功用・轉大法輪。善男子。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與諸眷屬欲來至此。先現如是神通之相。 菩薩尋與無量眷屬・現聲聞像・來禮佛足・讚歎供養。 佛復因好疑問菩薩問・廣述地藏菩薩無量功德。文云: 佛言: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略說少分。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 殊勝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勝三摩地・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得最勝無生 法忍・於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 安住師子奮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論。為欲成熟 一切有情・所在佛國悉皆止住。如是大士・隨所止住諸佛國土・隨所安住諸 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成熟無量所化有情。 以下廣說地藏菩薩入種種定・由此定力・令彼有情利益安樂。今舉其概・列表如 下: 以下又廣說,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所獲種種利 益安樂。文云: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種種希求・憂苦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 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離諸憂苦。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 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饑渴所逼。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 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飲食充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 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乏少種種衣服寶飾醫藥床敷及諸資具。有能至 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衣服寶飾醫 藥床敷及諸資具無不備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 有情・愛樂別離・怨憎合會。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 者。一切皆得愛樂合會・怨憎別離。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 處:若諸有情・身心憂苦・眾病所惱・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 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身心安隱・眾病除愈。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互相乖違・興諸鬥諍。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 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捨毒害心・共相和穆・歡喜忍受・展轉悔愧 ・慈心相向。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閉在牢 獄・杻械枷鎖檢繫其身。具受眾苦。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 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解脫牢獄杻械枷鎖・自在歡樂。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 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應被囚執・鞭撻拷楚・臨當被害。有能至心 ・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免離囚執鞭撻加害。隨其 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疲倦。氣力羸惙。有 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身心暢適・氣力強 盛・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諸根不具・隨有 損壞・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諸根具足 ・無有損壞。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顛狂心 亂・鬼魅所著・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 心無狂亂・離諸擾惱。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 ・貪欲瞋恚愚癡忿恨慳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熾盛・惱亂身心常不安 樂。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離貪欲等・ 身心安樂。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為火所焚 ・為水所溺・為風所飄・或於山巖崖岸樹舍・顛墜墮落・其心慞惶。有能至 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離諸危難・安隱無損。 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為諸毒蛇毒蟲所螫・ 或被種種毒藥所中。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 皆得離諸惱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惡鬼 所持・成諸瘧病・或日日發或隔日發或三四日而一發者。或令狂亂・身心顫 掉・迷悶失念・無所了知。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 。一切皆得解脫無畏・身心安適。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 :若諸有情・為諸藥叉、羅剎、餓鬼、畢舍遮鬼、布怛那鬼、鳩槃荼鬼、羯 吒怛那鬼、吸精氣鬼・及諸虎狼師子惡獸・蠱毒厭禱諸惡咒術・怨賊軍陣・ 及餘種種諸怖畏事之所纏繞。身心慞惶・懼失身命・惡死貪生・厭苦求樂。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離諸怖畏・保全 身命。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或為多聞・或 為淨信・或為淨戒・或為靜慮・或為神通・或為般若・或為解脫・或為妙色 ・或為妙聲・或為妙香・或為妙味・或為妙觸・或為利養・或為名聞・或為 功德・或為工巧・或為花果・或為樹林・或為床座・或為敷具・或為道路・ 或為財穀・或為醫藥・或為舍宅・或為僕使・或為彩色・或為甘雨・或為求 水・或為稼穡・或為扇拂・或為涼風・或為求火・或為車乘・或為男女・或 為方便・或為修福・或為溫暖・或為清涼・或為憶念・或為種種・世出世間 諸利樂事・於追求時。為諸憂苦・之所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 地藏菩薩摩訶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離憂苦・意 願滿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隨所在處:若諸有情・以諸種子植 於荒田或熟田中・若勤營務或不營務。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 薩摩訶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果實豐稔。所以者何 。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大劫・於過數量佛世尊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 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常普任持一切種子・常普 令彼一切有情隨意受用。此善男子・威神力故・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鬚芽莖 枝葉花果皆悉生長・藥榖苗稼花果茂實成熟潤澤香潔輭美。隨所在處:若諸 有情・貪瞋癡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誑語、或 麤惡語、或離間語、或雜穢語、或貪或瞋、或復邪見、十惡業道。有能至心 ・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煩惱悉皆消滅。遠離十惡。成 就十善・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烕神之 力・勇猛精進・於一食頃・能於無量無數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頃・皆能 度脫無量無數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離眾苦皆得安樂。隨其所應・安置生天 涅槃之道。 佛復廣說地藏菩薩、現種種身・於十方界、為諸有情如應說法。文云: 或時現作大梵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或復現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 化自在天身・或作樂變化天身・或作覩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釋 天身・或作四天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薩身・或作獨覺身・或作聲聞身 或作轉輪王身・或作剎帝利身・或作婆羅門身・或作筏舍身・或作戌羅身・ 或作丈夫身・或作婦女身・或作童男身・或或作童女身・作健達縛身・或作 阿素洛身・或作緊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龍身・或作藥叉身・或作 羅剎身・或作鳩槃荼身・或作畢舍遮身・或作餓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 羯吒布怛那身・或作奧闍訶洛鬼身・或作師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馬身・ 或作牛身・或作種種禽獸之身・或剡魔王身・或作地獄卒身・或作地獄諸有 情身・現作如是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隨其所應・安置 三乘不退轉位。 佛復較量・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最為殊勝。文云 : 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并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 大菩薩摩訶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 如有人・於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 得滿足。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令諸有情所願滿足。如如 意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 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佛既廣述地藏菩薩・不可思議諸功德已・眾會興供。文云: 爾時十方諸來大眾・一切菩薩摩訶薩・及諸聲聞・天人藥叉・健達縛等・皆 從座起隨力所能・各持種種金銀等屑眾寶花香・奉散地藏菩薩摩訶薩。復持 種種上妙衣服・摩尼寶珠・真珠花鬘・真珠瓔珞・金銀寶縷・幢旛蓋等・奉 上地藏菩薩摩訶薩。復以無量上妙音樂・種種讚頌恭敬供養地藏菩薩。 眾會既興供己。地藏菩薩轉供世尊・兼說神咒利益一切。 以上悉為序品第一大旨。此品之文・多讚地藏菩薩功德。故挈錄較繁。以下諸品 ・多從略錄。 十輪品第二 地藏菩薩問佛・云何於五濁世能轉佛輪。佛答:由本願力・成就 十種佛輪。能居此土。即十力也。一一喻如轉輪聖王。 無依行品第三 爾時會中・有大梵天・名曰天藏。問佛禪定・讀誦營福等。佛 言二種十無依行・若修定者隨有一行・終不能成諸三摩地。世尊復讚修定行者・ 應受釋梵・護世四王・轉輪王等・讚歎禮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及 說偈頌。文云: 修定能斷惑。餘業所不能。故修定為尊・智者應養。 次明出家破戒・猶能生人十種殊勝思惟。國王大臣・不宜非理辱害。次明五無間罪。四根本罪。謗正法及疑三寶罪。名為極重大罪惡業・無依行法・皆非佛之弟子。宜極護持四根本戒。次因尊者優波離問:未來世有惡行苾芻・云何方便呵舉驅擯及以治罰。佛具答之。次因地藏菩薩願救末世・為說末世有十惡輪。謂國王宰官等護惡苾芻・惱害淨眾・即名為旃荼羅。乃至破戒無戒・不應辱害・引古羅剎醉象敬重袈裟為證。若能遠離十惡輪者・則得十法增長・離二十過。天藏復說護國不退輪心神咒。 有依行品第四 金剛藏菩薩問:既言破戒非佛弟子・云何不許辱害。又他經處 處獨讚大乘・今經云何說三乘法・悉皆不許隱沒。佛答:十種有情・難得人身。 復有十種・無依行法差別。有四種僧及四沙門。是故破戒雖非佛子・不應受供。 猶有聖賢幢相・不得辱害。三乘並是如來度生方便。雖修大乘不得廢二。次示十 有依行。三乘所共。復有十有依行・獨覺大乘所共。次復廣示大乘無塵垢行輪。 無取行輪・隨眾生根說三乘法。戒淨慈悲安樂一切。乃名大乘。 懺悔品第五 眾會聞法・各懺先罪。佛為說十種法・能令菩薩・獲得無罪・正 路法忍。次明已得法忍。許處王位。或行十善・或信三寶・亦可為王。否則・決 當墮落。 善業道品六 金剛藏菩薩復問:云何於三乘人法・得無過失・乃至菩提行願・ 心無厭足・佛答:十善業道・即菩薩十輪・廣說因果利益。以下又復斥非勸修。 文云: 是故善男子。若不真實希求如是十善業道・所證佛果・及不真實下至守護・ 一善業道。乃至命終・而自稱言・我是真實行大乘者・我求無上正等菩提。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是極虛詐・是大妄語・對十方界佛世尊前・誑惑世間。 無慚無愧・說空斷見。誘誑愚癡。身壞命終・墮諸惡趣。善男子・若但言說 ・及但聽聞・不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於一劫中・或一心念 頃・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微塵算數眾生・皆登正覺・入般涅槃。然無是 事。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大乘本・是菩提因・是證涅槃堅固梯隥。善男子 。若但發心・發誓願力・不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於一劫中 ・或一念頃・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微塵算數眾生・皆登正覺。入般涅槃 。然無是事。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世出世殊勝果報・功德根本。善男子 。若不修行十善業道。設經十方一切佛土・微塵數劫・自號大乘・或說或聽 ・或但發心・或發誓願・終不能證菩提涅槃・亦不令他脫生死苦。善男子。 要由修行十善業道・世間方有・諸剎帝利・婆羅門等・大富貴族。四天王天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或聲聞乘・或獨覺乘・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皆由修行 十善業道・品類差別。是故善男子。若欲速滿無上正等菩提願者・當修如是 十善業道・以自莊嚴。非住十惡不律儀者・能滿如是無上正等菩提大願。若 求速悟大乘境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速滿一切善法願者・先應護持十善業 道。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能安立一切善法・功德根本・是世出世勝果報 因。是故應修十善業道。 福田相品第七 復明菩薩十財施・大甲冑輪・十法施大甲冑輪・淨戒大甲冑輪 ・安忍大甲冑輪・精進大甲冑輪・靜慮大甲冑輪・般若及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大 慈大甲冑輪・大悲大甲冑輪・堅固大忍大甲冑輪故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獲益囑累品第八 眾各獲益無量。佛以此法付囑虛空藏菩薩。文云: 善男子。吾今持此地藏十輪・大記法門・付囑汝手。汝當受持・廣令流布。 若諸眾生於此法門・有能讀誦思惟其義・為他解說住正行者。汝當為彼守護 十法・令於長夜利益安樂。何等為十。一者為彼守護一切財位・令無損乏。 二者為彼守護一切怨敵・令不侵害。三者為彼守護・令捨一切邪見邪歸十惡 業道。四者為彼守護・令免一切身語謫罰。五者為彼守護・遮斷一切謗毁輕 弄。六者為彼守護・令於一切軌範屍羅・皆得無犯。七者為彼守護・令悉除 滅・一切非人四大乖反・非時老病。八者為彼守護・不遭一切非時非理災橫 夭殁。九者為彼守護・命欲終時・得見一切諸佛色像。十者為彼守護・令其 終後・往生善趣利益安樂。善男子。若諸有情於此法門・有能讀誦思惟其義 ・為他解說住正行者。汝當為彼勤加守護如是十法・令於長夜利益安樂。 附 地藏菩薩陀羅尼 一卷 康慧琳譯 載一切經音義卷第十八中・即是十 輪經序品陀羅尼別譯本。 唐慧琳法師云。地藏菩薩陀羅尼・經中本為是古譯。或有音旨不切・用字乖僻。 今有自受持梵本。因修音義・依文再譯。識梵文者・請校勘前後二譯・方知疏密 。案此陀羅尼・先後共三譯。一載北涼錄・十輪經序品中・二載唐譯十輪經序品 中・三即今譯別行之本。 第三章 占察經大旨 占察善惡業報經 二卷 隋外國沙門菩提登譯 明蕅益大師云:此經誠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 卷上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堅淨信菩薩為末世眾生請問方便。文云: 堅淨信菩薩言:如佛先說・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如 是之時・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繞。我諸 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瞋嫉妬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 以之為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爾時眾生覩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 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眾多障礙因緣故・於佛法中鈍根 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尠。所有修學 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 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我今為此・未來惡世・像法向盡・及末法中 ・有微少善根者・請問如來・設何方便・開示化導・令生信心・得除衰惱。 以彼眾生・遭值惡時。多障礙故・退其善心。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中・數起 疑惑・不能堅心・專求善法。如是眾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種智・ 願興方便・而曉喻之。令離疑網・除諸障礙・信得增長・隨於何乘・速獲不 退。 佛令轉問地藏菩薩・并示位高・兼明緣勝。文云: 地藏菩薩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 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復普遊・一切剎土 ・常起功業。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及因眾生應 受化業故也。彼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 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又於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遍吉・觀世 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眾生一切所求・能滅眾 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說者。所謂巧說 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緣・於此世界 眾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說之。 地藏菩薩為示三種輪相・占察三世善惡業報。兼示懺悔之法。如經廣說。 卷下 地藏菩薩復示:一實境界・及唯心識觀・真如實觀・二種觀法。 地藏菩薩又復為善根薄、煩惱厚、多疑多障者・別示方便。令離障緣・求生淨土 。文云: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 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行 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 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 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 。又復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若能修學如 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何以故・此人名為學習聞 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名為學至心禮拜供養我者・亦能學至心 禮拜供養十方諸佛者。名為學聞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 深經者・名為學受持讀誦大乘深經者。名為學遠離邪見於深正義中不墮謗者 ・名為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學信解者。名為能除諸罪障者・名為當得無量 功德聚者。此人捨身・終不墮惡道八難之處・還聞正法習信修行。亦能隨願 往生他方淨佛國土。復次・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 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善根增長速獲不 退。 復示三忍四佛以彰圓位。及善巧說法安慰怯弱・離相違過。 地藏菩薩說法已。佛囑付受持。文云: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汝等各各應當受持此法門・隨所住處廣令流布。所以者 何・如此法門甚為難值・能大利益。若人得聞彼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號・及信 其所說者・當知是人速能得離一切所有諸障礙事・疾至無上道。於是大眾皆 同發言:我當受持・流布世間。不敢令忘。 第四章 本願經大旨 地藏菩薩本願經 二卷・流通本作三卷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十方諸佛菩薩集會讚歎。如來 含笑・放光明雲・出微妙音。十方天龍鬼神亦皆集會。佛為文殊菩薩說地藏菩薩 往因。 分身集會品第二 十方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與諸受化眾生來見世尊。世尊摩 頂付囑。文云: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 ・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吾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 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摩耶夫人問業報所感惡趣。地藏菩薩略答五無間事。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定自在王菩薩更問往因。佛又略說二事。四天王請問菩 薩大願方便。佛述其所說報應之法。 地獄名號品第五 普賢菩薩問。地藏菩薩答。 如來讚歎品第六 佛放身光・出大音聲・讚歎地藏菩薩。普廣菩薩請問利益。 佛為說供像讀經持名等・分別答之。 利益存亡品第七 地藏菩薩白佛・普勸眾生斷惡修善。大辨長者請問薦亡功德 。地藏菩薩為說七分獲一。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菩薩神力・俱詣忉利・請問眾生 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次有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各發善願佛讚印之・ 并授主命道記 稱佛名品第九 地藏菩薩為利眾生・演說過去諸佛名號功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地藏菩薩請問・佛分別答,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堅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佛放頂光・妙音稱讚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請問不思議事 。佛為說供像持名等。分別答之。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佛又摩地藏菩薩頂・以諸眾生付囑令度。文云: 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 地藏・吾今慇懃以人天眾付囑於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慇懃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次為虛空藏菩藏說見像聞經二十八益。又說七益。附 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 一卷 唐藏川述 載日本續藏經中。乃是人造偽經・不宣流通。 第五章 法身讚及儀軌大旨并滅定業真言 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一 一卷 唐不空譯 讚法身法界菩提涅槃十地等覺妙覺功德。皆五言偈。最後有七言一偈。文云: 若有相應顯此理・唯身以慧作分析。彼人生於淨蓮華・聞法所說無量壽。 地藏菩薩儀軌 一卷 唐天竺輸婆迦羅・此云善無畏譯 佛在佉羅提耶山。地藏菩薩騰空說咒。次說畫像法等。復說成就法中云:若念滅 罪生善・生身後生極樂。以草護摩三萬遍等。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載于宋蒙山甘露法師不動集。蒙山施食儀中。未審 出何經。後賢幸為考證焉。咒云: 晻鉢囉末隣𩕳娑婆訶 第六章 他經流傳 金剛三昧經 二卷 出北涼錄 總持品第八 地藏菩薩白佛問答・廣為分別無生之義・以決眾疑。經文甚廣。 須者尋之。 其後眾疑既決。地藏菩薩知眾心已・而為說偈。文云: 我知眾心疑・所以殷固問。如來大慈善・分別無有餘。是諸二眾等・皆悉得 明了。 我今於了處。普化諸眾生。如佛之大悲。不捨於本願。故於一子地・而住於 煩惱。 如來復告大眾。廣說持經持名功德。文云: 是菩薩者。不可思議。恆以大慈拔眾生苦。若有眾生持是經法。持是菩薩名 。即不墮於惡趣。一切障難皆悉除滅。若有眾生持此經者。無餘雜念專念是 經。如法修習。爾時菩薩常作化身而為說法。擁護是人終不暫捨。令是人等 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等菩薩若化眾生・皆令修習如是大乘決定了義 。明圓澄法師註云:偈云不捨本願。而菩薩之願云: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 獄未空終不成佛。以其誓願不可思議・慈悲不可思議。拔眾生苦・而眾生不 可不知報恩也。若欲報恩者無他。若持此經・若持菩薩名。非惟知恩報本。 抑且廣獲自利・不墮惡道・滅障除罪也。汝等現前菩薩・有二種緣。一者・ 當學地藏菩薩大慈普護。二者・常教眾生修習如是經典。 大集須彌藏經 二卷 今合部大集經卷五十七五十八須彌藏分 高齊烏萇國 那連提黎耶舍共法智譯 菩薩禪品第二 佛說菩薩不墮二乘定聚・如實觀察・得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 如地藏菩薩・於此三昧到自在彼岸・能利益一切眾生。以下經文・廣說地藏菩薩 入定利生之事。經文甚廣。今為略舉。文云: 或令諸眾生・所須資生具・如飲食衣服・臥具園宅等・一切可愛色・聲香味 觸等。悉皆充足。或令諸眾生・風黃 等分之病・及至貪嗔癡等煩惱諸病・ 如是身心病苦・悉皆除滅。或令三惡道苦・及寒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 得諸苦・悉皆除滅。令諸眾生離一切苦惱及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慈心相 向・乃至令諸眾生於第一義諦心善安住。 滅非時風雨品第三 功德天為地藏菩薩述其往昔誓願。復求地藏菩薩起悲愍心 。地藏菩薩令其請佛演說水風摩尼宮陀羅尼。說已・大地震動。地藏菩薩亦說磨 刀大陀羅尼。地藏菩薩說陀羅尼已。世尊廣讚地藏菩薩陀羅尼功德。文云: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為一切眾生如大妙藥。能滅一切眾生苦惱・能施 一切眾生樂具・成就大悲。乃至以此陀羅尼力故・令我三寶種及以法眼得久 住世。使此愚闇薄福我慢所壞者・不修善根惡剎利及諸宰相・於我如是百千 萬億阿僧祇劫・精勤苦行所集之法・不滅不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無有惱亂・以無惱故・諸天不忿。天不忿故・一切眾生悉皆獲得如上樂具 。 陀羅尼品第四 地藏菩薩復說幢杖大陀羅尼。 佛說羅摩伽經晉唐二譯華嚴經貞元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貞元譯 華嚴十地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佛說八大菩薩經等・皆列有地藏菩 薩之名。 秘密部中・常有禮誦供養地藏菩薩之文。今舉其例。 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說念誦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等。 焰羅王供行法次第說一心奉請地藏菩薩摩訶薩等。 勝軍不動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儀軌說第二十三火羅諸天王是地藏菩 薩所變身等。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成就儀軌載地藏菩薩真言。又有偈頌。文云 : 北方地藏尊・其座極巧嚴。身處於燄胎・雜寶莊嚴地・綺錯互相間・四寶為 蓮華・聖者所安住・金剛不可壞・行境界三昧。及與大名稱・無量諸眷屬等 。 以上所列。皆此方大藏未收・近自日本傳來者・為略舉之。已外尚多・若欲具知 者・披藏檢尋。 又在密教。其密號為悲願金剛・或稱與願金剛。在金剛界示現南方寶生如來之幢 菩薩・在胎藏界則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地藏薩埵也。 附 蓮華三昧經 說六地藏菩薩及勝軍地藏菩薩。延命地藏經 說延命地 藏菩薩。地藏菩薩念誦儀軌 說地藏菩薩六使者。此三經・皆日本台密一派 所傳疑似偽經。今不寫錄。又有日本古傳種種杜撰之說・今亦不錄。 第七章 諸家章疏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解 明蕅益大師擬撰未就 占察善惡業報經玄義 一卷 明 益大師述 占察善惡業報經疏 二卷 同上 明蕅益大師占察善惡業報經疏自跋。文云: 憶辛未冬。寓北天目。有溫陵徐雨海居士・法名弘鎧・向予說此占察妙典・ 予乃倩人特往雲棲請得書本。一展讀之・悲欣交集。癸酉冬日・寓金庭西湖 寺・依經立懺。乙亥夏初・寓武水智月庵・講演分科。是時即有作疏之願。 病冗交沓・弗克如願。屈指十五年來。梵網佛頂唯識法華皆已註釋・獨此夙 願尚未填還・亦可歎也。今庚寅年・閲世已及五十二歲・百念灰盡。偶有同 志數人。仍來結夏北天目之藏堂・究心毗尼。予念末世欲得淨戒。捨此占察 輪相之法。更無別途。爰命筆於六月朔日。成稿于十有四日。輸一滴以益大 海・捧一塵而培須彌。雖無補于高深。庶善鑽于乳酪。公我同志共享醍醐。 地藏菩薩本願經疏 明蕅益大師擬撰未就 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文 一卷 清靈乘撰 地藏菩薩本顥經綸貫 一卷 同上 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 六卷 同上 地藏菩薩本願經開蒙 三卷 清品玵集 依科注抄集而成。紊亂糅雜・無足流通 地藏菩薩本願經演孝疏 三卷 清知性述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 未就 清胡宅梵述 第八章 諸家懺儀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一卷 明蕅益大師述 明蕅益大師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後自序。文云: 大法久湮・人多謬解。執大謗小・舉世皆然。然地獄眾苦已隨其後・瘡瘂餘 報復更難窮。故地藏慈尊・大集會中・現聲聞相。世尊廣歎勝德。且較云: 假於彌勒妙吉祥觀自在普賢殑伽沙等大菩薩所・百劫至心歸依稱念禮供求諸 所願・不如一食頃・歸依稱念禮供地藏菩薩・以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 進過諸菩薩故也。蓋末世駕言大乘甚易・躬行僧行實難。寧知廢小談大・并 大亦非。悟大用小・即小本勝。故法華誡弘經者・必依四安樂行。涅槃極談 常住佛性・尤扶戒律。大士功德獨盛・得非亦在此乎。智旭深憾夙生惡習・ 少年力詆三寶・造無間罪。賴善根未殞・得聞本願尊經。知出世大孝・乃轉 邪見而生正信。仍以謗法餘業・辛勤修證不登法忍。每展讀大士三經・輒不 禁涕泗橫流。悲昔日之無知・感大士之拯拔也。因念濁智流轉之日・同此過 者不少。敬宗十輪并本願占察二典・述此儀法。庶幾共滌先愆・剋求後果・ 不終為無依行乎。登無生正位・皆可修之。無論初心久學也。 清印光法師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重刻序。文云: 心體本淨・因根塵而濁念斯興。佛性常存・由迷背而凡情孔熾。于是承寂照 之力・反作昏動之緣。于常住之中・妄受生死之苦。執著五陰・不知畢竟皆 空。障蔽一心・曷了本不可得。耽染六塵之幻境・墜墮三惡之苦途。縱經微 塵劫數・莫出六道輪廻。故我世尊特垂哀愍・因地藏菩薩之問・說十力佛法 之輪。摧碾煩惑・成就道器。由茲棄捨惡法・斷除一切無依行。修持善法・ 具足一切有依行。然欲得無生法忍・須懺宿世愆尤。若能不著五陰・自可圓 證三身。外承佛力法力菩薩誓願力・內仗誠力悔力自性功德力。故得彌空罪 霧・徹底消滅。本有性天・全體顯現。是知十輪本願占察三經・同由地藏大 悲願力。令末世孤露無依眾生・悉皆得大恃怙也。蕅益大師已證法身・乘願 再來。初現闡提之迹・後為如來之使。一生行解・事理圓融。畢世著述・性 修雙備。欲令濁智成淨智・依三經而製懺儀。冀使凡心作佛心・即十輪而明 讚悔。寶鏡既磨・光明自發。摩尼既濯・珍寶斯雨。誠可謂反本還元之妙法 ・即心作佛之達道也。弘一上人・宿欽大師著述・特為刻板用廣流通。俾有 志于滅幻妄之惑業・證本有之真心。上續如來之慧命・下作末世之典型者・ 咸得受持云。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一卷 明蕅益大師集 明蕅益大師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分為六門。第一緣起。文云: 夫諸佛菩薩愍念群迷・不啻如母憶子。故種種方便・教出苦輪。而眾生不了 業報因緣・罔知斷惡修善。淨信日微・五濁增盛。由此劇苦機感。倍關無緣 慈應。爰有當機名堅淨信・諮請世尊曲垂悲救。佛乃廣歎地藏功德・令其建 立方便。於是以三種輪相示善惡差別・以二種觀道歸一實境界。仍誡業重之 人不得先修定慧・應依懺法得清淨已・然後修習二觀剋獲無難。此誠末世對 症之神劑・而方便中之殊勝方便也。予悲障深・丁茲法亂・律教禪宗淆訛匪 一。幸逢斯典・開我迷雲。理觀事儀昭然可踐。竊以諸懺十科行法・詳略稍 殊。一一鬮陳・纖疑始決。罔敢師心・廼述緣起 第二勸修。文云: 若佛弟子欲修出世正法者,欲現在無諸障緣者・欲除滅五逆十惡無間重業者 ・欲求資生眾具皆得充饒者,欲令重難輕遮皆得消滅者・欲得優婆塞沙彌比 丘清淨律儀者・欲得菩薩三聚淨戒者・欲獲諸禪三昧者・欲獲無相智慧者・ 欲求現證三乘果位者・欲隨意往生淨佛國土者・欲悟無生法忍圓滿證入一實 境界者・皆應受持修行此懺悔法。何以故・此是釋迦如來格外弘慈・地藏菩 薩稱機悲願。無苦不拔・無樂不與。依此修行・淨信堅固。如經廣明・所宜 諦信。 以下四門・行法中廣明。 上列二種懺儀・最為完善。懺願儀多依十輪・行法專宗占察。後之學者・隨己所 樂・勉力行之。 慈悲地藏菩薩懺法 三卷 此書繁雜・未能適用。 地藏菩薩本願懺儀 一卷 清乘戒集 此書簡明・尚未完善。 第九章 諸家讚述 自古迄今・諸家撰錄之中・讚述地藏菩薩者甚多・或有別編一卷・專述地藏菩薩 靈感等事・今以匆促未及遍檢・唯就所億及者・依時代先後略錄如下。 天台宗諸撰述中・常引占察經文 占察經・漸次作佛有四種。蕅益大師謂・天台 六即蓋本諸此。 唐南山律祖四分律行事鈔等・常引十輪經文。 唐賢首國師華嚴經傳記・述地藏菩薩靈感。文云: 文明元年。京師人・姓王・失其名。既無戒行・曾不修善。因患致死。被二 人引至地獄門前・見有一僧・云是地藏菩薩。乃教王氏誦一行偈。其文曰・ 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菩薩既授經文・謂之 曰:誦得此偈能排地獄。王氏盡誦・遂入見閻羅王。王問:此人有何功德。 答云:唯受持一四句偈・具如上說。王遂放免。當誦此偈時・聲所及處・受 苦人皆得解脫・王氏三日始蘇・憶持此偈・向諸沙門說之。參驗偈文・方知 是晉譯華嚴經第十二卷・夜摩天宮無量諸菩薩雲集說法品。王氏自向空觀寺 僧定法師說云然也。 唐清涼國師釋華嚴經十迴向品初章代苦救護・亦讚歎地藏菩薩。文云: 由菩薩初修正願。為生受苦。至究竟位願成自在・常在惡趣救代眾生。如地 藏菩薩等。 宋高僧傳神僧傳載。唐永徽時。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至中國・居九華山 。靈蹟甚多・具載傳中。相傳是地藏菩薩垂迹。 地藏菩薩像靈驗記 一卷 宋常謹集 載日本續藏經中。今編入地藏菩薩本 迹靈感錄。 明蓮池大師為比丘性安撰地藏菩薩本願經跋。文云: 地藏經譯於唐實叉難陀。而時本譯人為法燈法炬・不著世代・不載里族・於 藏無所考。雖小異大同・理固無傷。而竅實傳信・必應有據。乃比丘性安者 ・承先志刻唐譯易之。或謂是經諄諄乎眾生因果地獄名相・無復玄論・不足 新世耳目・惡用是訂正為。噫・布帛菽粟平時不如明珠・凶年則為至寶。救 末法之凶年・是經其可少耶。若夫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探玄上士・試終身味之。 靈峰讚地藏菩薩別集 一卷 明蕅益大師撰 清演音集 蕅益大師少年在俗常謗佛法・後聞地藏菩薩本願・乃發出世之心。故其一生盡力 宏揚讚歎地藏菩薩。余見靈峰宗論中・讚地藏文甚多。因挈錄之・輯為一卷・名 曰靈峰讚地藏菩薩別集。今附錄之・以廣法益。是書分為五門。 一・關於十輪經者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後自序。文見前第八章。 二・關於占察經者 占察善惡業報經疏自跋。文見前第七章。 刻占察行法助緣疏。文云: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書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 響・作善降之百祥・作惡降之百殃。因果報應之說・未嘗不彰明較著於世間 也。但儒就現世論・未足盡愚者之疑情。自釋典入支那・備明三世果報・益 覺南宮所悟及孔子尚德之稱事理不誣。然三藏權詮祇明因緣生法・未直明因 緣無性・故云佛能轉一切業不能轉定業。逮大乘會中・始廣明格外深慈・建 勝異方便・依萬法唯心緣生無性之理・設取相無生二懺以通作法之窮。然後 罪無大小・障無淺深・依教行持悉堪消滅。如赫日當空・霜露頓收也。昧者 謂重罪許懺・開造罪門。蓋不惟罔識佛菩薩之弘慈・亦豈知儒者之了義。孔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蓋明示人以 自新之端矣。夫罪有重輕・事非一概。世法不能治・佛法治之・作法不治・ 取相治之・取相不能治・無生治之。則究竟離苦解脫之法・不得不歸功佛門 ・又不得不歸功觀音地藏諸大士也。觀音應十方世界・尤於五濁有緣。地藏 遊五濁娑婆・尤於三塗悲重。如父母等愛諸子。而於幼者及無能者尤所鍾情 。此占察善惡業報經・誠末世多障者之第一津梁也。堅淨信菩薩殷勤致請・ 釋迦牟尼佛珍重付囑。三根普利・四悉咸周。無障不除。無疑不破。三種輪 相全依理以成事・故可即事達理。二種觀道全即事而入理。未嘗執理廢事。 又復詳陳懺法・即取相即無生・初無歧指。開示稱名・觀法身觀己身・頓同 一致。乃至善安慰說・種種巧便不違實理。此二卷經已收括一代時教之大綱 ・提挈性相禪宗之要領・曲盡佛祖為人之婆心矣。予依經立懺・程用九居士 捐資・并募善信助成之。此正欲立立人欲達達人之極致也。誰謂學佛非儒者 分內事哉。 與沈甫受甫敦書。文云: 占察行法・蒙昆玉梓梵冊。而不肖屢結壇・俱不獲清淨輪相。此可信天下後 世耶。今誓作背水陣・掩死關禮之。 與聖可書。文云: 不肖三業罪過不少・雜亂垢心豈致清淨輪相。爰發慚愧・退作但三歸人・誓 不為師作範・誓不受人禮拜・誓不出山・誓得清淨輪相・不論百日千日六年 九年・畢死為期。辭嘉興事竟・嗣當辭留都事也。 與了因及一切緇素書。文云: 宋儒云:才過德者不祥・名過實者有殃・文過質者莫之與長。旭一人犯此三 病・無怪久滯凡地不登聖階也。旭十二三時・因任道學而謗三寶・此應墮無 間獄・彌陀四十八願所不收。善根未殞・密承觀音地藏二大士力・轉疑得信 ・轉邪歸正。二十年來力弘正法・冀消謗法之罪。奈煩惱深厚・於諸戒品說 不能行。癸酉中元拈鬮・退作菩薩沙彌。蓋以為今比丘則有餘・為古沙彌則 不足・寧捨有餘企不足也。夙障深重・病魔相纏・從此為九華之隱。以為可 終身矣。半年餘・又漸流佈。浸假而新安而閩地而苕城・檇李留都・虛名益 盛・實德益荒。今夏感兩番奇疾・求死不得。平日慧解雖了了・實不曾得大 受用。且如占察行法一書・細玩精思・方敢遵古式述成。仔細簡點・並無違 背經宗。乃西湖禮四七不得清淨輪相・去年禮二七不得・今入山禮一七又一 日仍不得。禮懺時・煩惱習氣現起更覺異常。故發決定心・盡捨菩薩沙彌所 有淨戒・作一但三歸弟子。待了因進山・作千日關房・邀佛菩薩慈悲拔濟。 不然者・寧粉此骨於關中矣。 佛菩薩上座懺願文。文云: 曾聞造像功德・最能滅罪除愆。禮拜懺摩・實可洗心滌慮。爰發虔誠・ 集資改造一佛二菩薩像。仍發誓願・恆禮占察行法・不論年月・耑祈純善輪 相。眾生雖垢重・諸佛不厭捨。必以大慈悲。哀愍度脫我。使我從今以後・ 心無掉舉・身得輕安。護口過而勿出綺語惡言・淨意地而不起雜思欲覺。速 得清淨三輪・克臻自他二利。普化眾生・同生淨土。 贈石淙掩關禮懺占輪相。文云: 曩覺比丘多慚・退為求寂。今更愧沙彌真義・僅稱但三歸矣。敢更以空 言贈人。然竊玩占察善惡業報一經・原屬釋迦大聖徹底悲心・地藏菩薩格外 方便。三種輪相・巧示業報因緣・無疑不決。二種觀道・深明進趣方便・大 乘可登。以五悔稱名為發軔先容・以一實境界為平等歸趣。夫五悔者敵體反 世情者也・二觀者敵體反妄想計著者也。懺悔發露・永斷相續・滅業障。勸 請說法。滅魔障。隨喜功德・滅嫉妒障。善巧回向・滅著有障。發堅固願・ 減退忘障。唯心識觀・先知外境本虛・皆心所現・次達內心如幻・了無真實 。真如實觀・深達若境若心統惟法性・法性不生不滅・故諸法皆當體不生不 滅。如千漚萬波統惟溼性・千器萬像統惟金性。五悔翻破無始事障・二觀翻 破無始理障。二障既淨・成真應二身・三聚淨戒一念圓發。而三輪清淨之相 ・特表示取信・以顯住持僧寶絕仍可續。孟軻所謂豪傑之士無文王猶興・聞 而知之。不異見而知之云爾。嗟乎・予能知占察大旨依經立懺・而未能自得 輪相・人誰信之。此實說藥不服・咎不在藥也。良方良藥昭昭具在・地藏菩 薩決不我欺。我已知不服之咎・誓將服之。而石淙法友先得我心・亦將掩關 以祈清淨。願各努力。日夜塗抹。并慎藥忌・避風寒。他日紹舍那真胤・靈 峰片石・當與靈鷲第一峰・同時點首矣。 祖堂結大悲壇懺文。文云: 智旭於四十六歲・自反多愧。退作但三歸人。勤禮千佛萬佛及占察行法 。幸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於今年正月元旦・錫以清淨輪相。稍自慰安 占察行法願文。。文云: 歸命慈威無等尊・拔苦與樂真出要・定力能除三劫災・救世真士垂悲拯。弟 子智旭痛念劫濁難逃・刀兵競起。雖云同分妄見・實非無因誤招。往業莫追 ・來事可諫。爰偕同志某等十人。各捐淨資・營修供養。三日方便・七日正 修。如法結清淨壇・頂禮占察行法。六時行道・五悔鍊心。哀籲同體大悲・ 懇乞無緣拔濟。伏念眾生障垢雖至重至深・三寶洪慈終不厭不捨。苟一念知 改過・必隨許以自新。況釋迦本師勇猛稱最・地藏大士誓願無忘。子幼弱父 愛偏強・兒不肖母憐益甚。憫茲匍匐入井之愚・賜以身手衣裓之用。俾毫光 照處・消兵戈為瑞日祥雲。法雨霑時・轉邪蘖為道芽靈種。所願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正教流通・魔邪竄絕。次祈比丘智旭身無病苦・心脫結纏。定與 慧而等持。戒並乘而悉淨。期主某法社雖復三年・攝護願如一日。某等各各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剋除習氣・臻修法門。三學圓成・二嚴克備。續佛慧 命・普利人天。又祈外壇隨喜緇素・悟知一實・開顯三因。二觀圓修・三忍 圓證。又祈外護助緣・廣及法界含識。若見若聞・若不聞見・等植良因・均 霑勝益。又祈江北江南・乃至震旦域內・近日遭兵難者・種種債負消除・一 一怨嫌解釋。脫幽冥之劇苦・胎蓮萼以超昇。恭干法界三寶・地藏聖師・真 實證知。真實攝受。 化持地藏菩薩名號緣起。文云: 吾人最切要者・莫若自心・世間善明心要者・莫若佛法。然佛法非僧不傳・ 僧寶非戒不立。戒也者・其佛法綱維・明心要徑乎。慨自正教日替・習俗移 人。髡首染衣・不知比丘戒為何事。一二弘律學者・世諦流布・開遮持犯茫 無所曉。況增上威儀・增上淨行・增上波羅提木叉乎。又況依四念處行道・ 增心增慧・以成三聚五支者乎。嗟嗟。三聚五支不明・謂大乘僧寶・吾不信 也。僧既有名無義・謂傳持佛法明了自心。吾尤不信也。堅淨信菩薩憫之・ 以問釋尊。釋尊倍憫之・委責地藏大士。大士更深憫之・爰說占察善惡業報 經。經曰: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定慧・當先修懺法。所以者何。此人宿習 惡心猛利・現在必多造惡毁犯重禁。若不懺淨而修定慧・則多障礙・不能剋 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故先修懺悔。若戒根 清淨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又曰:雖學信解修唯心識觀真如實觀 ・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趨・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怖畏及種種障礙・應 一切時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及 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 ・是可歸依。又觀自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如是 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若 雜亂垢心誦我名字・不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 大深妙利益。嗟嗟。由此觀之。戒不清淨二觀決不易修。 二觀不修・一實何由證契。而欲戒根清淨・捨懺悔持名豈更有方便哉。且持 名一法・自其淺近言之・愚夫愚婦孰不矢口。自其深遠言之・不達法身平等 ・雜亂心不得名為聞矣。故知以二觀為指南・能修二觀方為聞菩薩名。以聞 名為方便・真實持名便是圓攝二觀。故名聞障淨・障淨戒得・戒得定慧發生 ・定慧而一實證入矣。明心見性・是真僧寶・真傳佛法。吾輩生末葉・聞此 真法・宜如何努力以自勉也。 三關於本願經者 警心居士持地藏本願經兼勸人序。文云: 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此危微的傳也。佛法亦爾・一念迷常寂光土 便成阿鼻地獄・一念悟阿鼻地獄便是常寂光土。所以地藏本願・直與華嚴同 一血脈。試觀華嚴世界・即空即假即中不可思議・地獄眾苦・亦即空即假即 中不可思議。華嚴明自心本具之淨土令人知歸・地藏明自心本具之苦輪令人 知避。一歸一避・旨趣永殊。而歸亦唯心・避亦唯心・心外決無別法。儒所 謂道二・仁與不仁而已。危乎微乎。善利分舜蹠之關・去存為人禽之別。熟 讀本願經。不思自覺覺他・出地獄歸華藏者・必不仁之甚者也。警心居士憫 之・遂畢世受持・兼以勸人。予謂適發此心・地獄苦輪便當頓息。歡喜為序 ・代法界眾生普勸云。 九華芙蓉閣建華嚴期疏。文云: 予每謂地藏本願一經。當與八十一卷華嚴並參。華嚴明佛境界・稱性不可思 議。本願明地獄境界・亦稱性不可思議。一則順性而修・享不思議法性之樂 。一則逆性而修・受不思議法性之苦。順逆雖殊・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一也 。一念迷佛界不思議性・則常寂光土・應念化成刀山劍樹爐炭鑊湯。一念悟 地獄不思議性・則泥犁苦具・應念化成普光明殿寂滅道場。迷悟雖殊・性德 無增無減又一也。然性德雖無增減・非逆順不屬迷悟。而迷之為九界逆修・ 遂感分段變易二死苦報。悟之為佛界順修・遂成菩提涅槃二種轉依。迷為三 惑・悟為三智。逆修為十惡五逆・順修為六度萬行。生死為三界四相・轉依 為三身四德。苦即法身,惑即般若・業即解脫。諺謂推人扶人只是一手。讚 人毁人只是一口。大佛頂謂如水成冰・冰還成水。詎不信然。然則芙蓉九朵 ・信可與華嚴九會同其表法・豈謂地藏本願經僅談地獄因果事相而已。況華 藏世界安住大蓮華中・如來成道亦坐寶蓮華・而優鉢羅波頭摩等地獄亦復名 青蓮華赤蓮華。可見一名一喻一事一法・皆悉具足十界。在當人迷悟順逆何 如耳。不思議法性・體非群相・不礙諸相發揮・又奚間於地獄及寂光哉。願 諸開士率諸檀越・即以此為順修因緣・開發正悟。則鐵圍兩山・即是金剛菩 提道場。無令火燄幻作金蓮・斯大妙矣。 四關於滅定業真言者 化持滅定業真言一世界數莊嚴地藏聖像疏。文云: 釋迦佛謂定業不可救・所以寒造罪之心。地藏菩薩說滅定業真言・所以慰窮 途之客。旭少習東魯・每謗西乾。承觀音大士感觸攝受。後聞地藏本願尊經 ・始發大心・誓空九界。今得與僧倫。染神乘戒・皆慈願冥加・不可誣也。 爰念娑婆弊惡・惑業苦三。如惡叉聚。無上醍醐・悉成毒藥。持律者唯事衣 鉢・作犯止持茫無所曉。習教者唯事口耳・禪那理觀瞀無所得。參宗者流入 機境・播弄精魂・心佛真源毫無親證。淨土一門稍切時機・亦苦多成退托・ 未合不思議大乘。良由業重障深・濁智流轉。雖有聖者・末如何也。唯地藏 慈尊悲深願重・專愍剛強。尚能轉我當年殷厚邪心・使得正信出家。豈難轉 大地眾生無知過犯・使歸真際乎。故於三寶前發心・欲造萬佛銅殿・中供大 士・永鎮九華。爰受一食法。結百日壇。持滅定業真言五百萬。又化大心緇 素・或持十萬或百千萬共成十萬萬・表三千大千世界數。以其總數。供大士 像中・作盡未來廣化十方左券云。 宗論卷一中・有續持回向偈・補總持疏・滅定業咒壇懺願文・及其他願文中附言 持滅定業咒者・今悉闕略未錄。欲廣覽者・幸披尋焉。 答黃穉谷問・二則文云: 問。佛不能滅定業・地藏菩薩胡為有滅定業真言耶。且既達本來罪福皆空・ 又何謂耶。答。業之與報・皆是自心現量。心空一切皆空・心假一切皆假・ 心中一切皆中。特凡夫不達能造所造・能受所受・當體三德秘藏。而以殷重 倒心・作殷重惡業・必招殷重苦報・名為定業。彼心既定不可挽回・大覺亦 不能即令消滅。故大慈悲巧設方便・令地藏大士說咒勸持・即是轉其定心・ 漸使消滅也。是故菩薩功能・全是佛之功能。佛既不居・菩薩亦不居・究竟 只在當人一念信受持咒之心耳。此正所謂既達本來罪福皆空之旨・原非撥無 因果。以罪福因果當體即空・亦復即假即中。迷則滅與不滅俱非達本・達則 滅與不滅總不礙空也。古人云。如何是本來空・業障是。如何是業障・本來 空是。透此二語・便出野狐窠臼矣。 進問。畢竟佛何不自說。所謂佛不能滅・尚有疑在。答。釋此須知三義。一 諸佛說法・必係四悉因緣。有聞佛說而歡喜、生善、滅惡、入理者・佛即自 說・如棱嚴尊勝諸咒皆滅定業也。有聞菩薩說而歡喜、生善、滅惡、入理者 ・須菩薩說・如此咒及大悲等咒是也。二罪不自滅・不他滅・不共滅・不無 因滅。而有時唯說自滅・云心空業空。有時唯說他滅・云佛菩薩力。有時說 須共滅・雙舉內因外緣。有時說無因滅・云非自非他。皆四悉因緣・否則便 成四謗也。三不能滅・約三藏迹佛。能滅指圓教因人。如華嚴云初發心時已 勝牟尼亦其例也。知此三義。一切法無不通達。 五雜箸 九華地藏塔前願文。文云: 稽首慈悲大願王・本源心地如來藏。善安慰說真救世・現聲聞相護法者。願 承本誓度眾生・鑒我微忱垂加護。智旭夙造深殃・丁茲末世・雖受戒品・輕 犯多端。雖習禪思麤惑不斷。讀誦大乘・僅開義解。稱念名號・未入三摩。 外覩魔黨縱橫・痛心疾首。內見煩惱紛動・愧地慚天。復由惡業・備受病苦 。痛娑婆之弊惡・歎沈溺之無端。由是扶病入山・求哀大士。矢菩提於永劫 ・付身命於浮雲。臂香六炷:三炷・供忉利勝會化身無數・大集勝會現聲聞 相・六根聚會善巧說法地藏菩薩摩訶薩。一炷悔三業重失・生來殺業婬機謗 三寶罪口過惡念・乃至舊歲染疾後種種不盡如法・如是等願盡消除。一炷為 求四願・律儀清淨・斷惑證真・長康無病・廣作福事。一炷為決疑網・若先 禮懺求淨律儀・若先習禪斷除煩惑・若先閲藏以開慧解・若先立行以廣福緣 。唯願救世真士・大智開士・一切知見者・於諸眾生得不忘念者。必垂哀鑒 ・開我迷雲。我復於大慈悲父前・瀝血銘心作如是願。如一眾生未成佛・終 不先自取泥洹。儻夙業因緣牽入惡道・願菩薩弘慈常覺悟我・使我念念憶菩 提心・令菩提心相續不斷・若夙障稍輕・願大士威神令我早成念佛三昧・決 生阿彌陀佛世界。乘本願力・無邊剎海化度有情・盡未來際無有疲厭。 化鐵地藏疏。文云: 洪鐘具無邊音性・一擊而頓徹鐵圍。地藏圓同體大悲・瞻禮而頓蒙與拔。幽 冥之覺悟可期・現在之障緣宜轉。靈峰心懷禮公既已鑄鐘打鐘・復思是像作 像。唯丹青刻畫・咸皆性同虛空。而鍊就純鋼・可表堅固不壞。四德非塵・ 藉一塵而圓顯。三身無像・即影像以妙彰。寄語高賢・共行檀施。助鐵者如 正因心發・法身妙果可登。助炭者如了因心發・般若光明可悟。助食用者如 緣因心發・解脫神通可基。從大士而發其心・正是全性起修。由眾信而成此 像・正是全修在性。如是事如是理・如是因如是果・真語實語・諦思諦行。 九華山海燈油疏。文云: 劫初人有身光・不假日月・身光漸減・日月出生。而日月有時不照・則繼以 膏火。此膏火功德・不惟等於日月而已。日月屬悲田・燈火供養悲敬雙具。 又況地藏大士以無緣慈力・同體悲心・示居九子峰頭・遍救塵沙含識。肉身 靈塔・四海歸依・由是有海燈之供。當知一莖光照・全彰自性妙明。緣善既 孚・正了同顯。儻謂是事相・是塵緣・無關修證者。則離事談理・離境覓心 ・理若龜毛・心同兔角。誰與萬善莊嚴・成兩足果哉。昔有盜寺物・剔佛燈 者・尚感多劫身光之報・況以好心施供。藉大士慈悲・俾燄燄普燭幽塗。方 將續如來慧燈・耀法界寶炬。若自若他同開長夜幽關。又豈止生死中樂報已 耶。請速發心・毋貽後悔。 九華山營建眾僧塔疏。文云: 福田有二・曰敬曰悲。敬田以田勝・悲田以心勝。供舍利而福等虛空・敬田 也。澤及枯骨・萬世稱為仁主。悲田也。一田功德已不思議・況悲敬具足者 乎。夫羅漢四果・證人無生・永離我執・即入涅槃・不愛枯骨。凡夫比丘未 斷思惑・儻屍骸暴露則神識不安。神識不安。可悲也。堂堂僧寶・可敬也。 矧凡聖莫測・神聖淵府龍蛇混居。安知肉眼所謂凡僧・非即大士曲示乎。是 故隨供一骨・罔不具悲敬二田。九華為天下第一名山。乃荒原暴骼・悚目傷 心。予初到山・首以此事經懷。適有眾耆・快為鼓舞。不揣陋拙・倡作先聲 。其有見聞隨喜・無論若緇若素・若少若多・既投最勝之因・必克無上之果 。敬則成佛道而有餘・悲則度眾生而無量。係以偈曰:僧相堂堂・福德之海 。縱令朽骨・福性奚改。起塔供養・應至梵天。況復丈許・詎云不然。大士 示形・遍在生死。青淤朽骨・黃金鎖子。彈指合掌・的的真因。誰為證佐・ 妙法華經。 復九華常住書。文云: 向年托迹寶山・於一切精律行者作地藏大士想・即一二不拘小節者亦作志公 濟顛等想。聖道場地・龍蛇混雜・凡聖交參。不敢以牛羊眼妄測。自招無間 重罪也。適聞山中稍稍搆難。雖大菩薩示現作略。然經云・寧破千佛戒・莫 與外人知。又世典云。胡越人相為讎敵・及乘舟遇風則相救如左右手。九華 實地藏慈尊現化地。山中大眾・無非地藏真實子孫。不知歷幾劫修行・到此 名山福地。乃為小小一朝之忿・遂使智不若胡越同舟・非所謂一芥翳天・一 塵覆地者耶。不肖智旭少時無知・毁謗三寶・罪滿虛空。仗地藏大士深慈厚 願・拔我邪見・令廁僧流・故今日稱地藏孤臣。山中大眾・皆吾幼主。臣無 輕君之念・而有諫君之職。惟是誠惶誠恐・稽首頓首・遙向寶山披陳忠告。 惟願眾師・各各捨是非人我之心・念法門山門之體・同修無諍三昧・永播大 士道風。古人云:官不容鍼・私通車馬。又云:家無小人・不成君子。縱有 實非大士真正眷屬・亦須慈恕令其漸種善根可也。 地藏慈尊像贊・五首。文云: 同體大悲・無緣宏誓。千佛之祖・群生之裔・定入剎塵・珠懸三際。輪相破 疑・辯才顯諦。欲令戒學重明・頂禮莫存分劑。 人但知其地獄救苦・不知其無處不現。人但知其臨終扶持・不知其無時不念 。三部經王・二種妙觀。十輪重匡末法・三輪盡裂疑羂。此無量門中第一神 速法門・從來若逢不逢似見非見。不肖子一性極力舉揚・獨許歸信無間。尚 有一事懷疑・問取法身莫辨。 眾生墮落地獄・皆由破戒重障。大士入獄救苦・獨現聲聞戒相。不解剖判法 身・偏解拈提向上。此是無作妙色・眾生性具家當。握珠堅強戒身・地藏人 人地藏。 五乘該盡孝慈心・最是醫王願力深。百草根莖皆不棄・贏來大地足知音。 涕出何須更著慚・館人相識恨長含。一哀偶遇橫流淚・處處臨喪欲脫驂。 遣病歌。文云: 九華峰頭雲霧濃。三月四月如隆冬。厚擁敝袍供高臥・煖氣遠遁來無從。 九華山中泉味逸・百滚千沸中邊蜜。拾取松毬鎮日煨・權作參苓療我疾。 我疾堪嗟療偏難・阿難隔日我三日。豈向旦暮戀空華・悲我知門未詣室。 是以持名日孜孜・擬開同體妙三慈。我病治時生界治・剎那非速劫非遲。 禮千佛於九華藏樓・贈諸友五偈。文云: 非干苦瓠換甜瓜・處處慈尊並我家。念性枉勞參水月・低頭已駕白牛車。 堆山積嶽盡塵埃・力把慈風一夕摧。吹散鐵圍無暗地・何須拭目問明來。 昔年窠臼剎那掀・臘盡春回日已暄。欲信崑崙泉脈動・但看河凍不勝轅。 靈犀一點性元通・觸境逢渠道自融。驀地舉時聲歷歷・相看同在寶樓中。 一體橫分想與情・泠然性計即無生。功成五悔非留惑・莫替樓頭最後盟。 丙戍春・幻遊石城隨緣閲藏・以償夙願。夜夢塑地藏大士・身首具・手足未成。 感賦。文云: 積雨溟濛縟客思・鴿聲傳怨度新枝。千年學脈憑誰寄。萬古愁懷祇自知。 鏡裡病容衰已甚・夢中慈相體猶虧。何時了卻文言債・驀入重巖就故醫。 地藏菩薩行願紀 一卷 清顯蔭述 地藏菩薩本迹靈感錄 一卷 清李圓淨述 地藏大士聖蹟 一卷 清范幻修述 地藏菩薩往劫救母記 一卷 清注奉持述 地藏菩薩九華垂迹圖讚 一卷 清演音讚書 清盧世侯繪 九華山志 未就 清許止淨編 舊刊山志未善。無足流通。 第十章 問答遣疑 問:第一章謂地藏菩薩為諸經等通譯之名。而近世中持名號者・皆曰地藏王菩薩 。未審應依何者為善。答:占察經卷上・詳示占法中云: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 薩摩訶薩。準此・持名之時・應云・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斯為善矣。若因句長 未易持誦者・可略摩訶薩字。宜云・南無地藏菩薩。但有仍欲依彼舊習。念:南 無地藏王菩薩者。亦宜隨其好樂・因與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相符合也。 問:十輪經謂於彌勒文殊觀音普賢諸大菩薩所・百劫之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 禮拜供養・不如於一食頃・歸依乃至供養地藏菩薩。本願經亦謂文殊普賢觀音彌 勒其願尚有畢竟・是地藏菩薩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恒河沙。準此二經・地藏 為勝・其他諸大菩薩悉為劣耶。答: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乃至地藏諸大菩薩・皆示 位居等覺・未有高下之殊。而諸眾生多劫已來所結法緣・不無深淺之異。是約機 感似有勝劣。若約菩薩位置・決無勝劣可言也。地藏菩薩於此世界諸眾生等有大 因緣。故釋迦如來偏讚最勝・令諸眾生信心堅固・悉皆渴仰・受化得度耳。 問:地藏經中・何以廣說人天果報・未有勸讚往生淨土耶。答:本願經中雖未顯 說。而於他經勸讚者多。今略舉之。地藏十輪經云:當生淨佛國・導師之所居。 又云:當生淨佛土・遠離諸過惡。又云:不久安住清淨佛國・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又云:速住淨佛國・證得大菩提。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如前第三章所引文云: 此人捨身・亦能隨願往生他方淨佛國土。又云: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 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地藏菩 薩請問法身讚中・如前第五章所引七言偈云:彼人生於淨蓮華・聞法所說無量壽 。地藏菩薩儀軌中・如前第五章所引文云:捨身後生極樂。又蕅益大師占察行法 中・如前第八章所引文云:欲隨意往生淨佛國土者・應受持修行此懺悔法。故行 法中最後發願云:捨身他世生在佛前・面奉彌陀歷侍諸佛・親蒙授記迴入麈勞・ 普會群迷同歸秘藏。大師所撰行法・悉宗地藏占察經文。勸讚往生・可為誠證矣 。 問:後世緇侶所傳地藏讚文・未能雅飭・不足承用。今欲於菩薩前稱揚讚歎諸功 德者・應唱何偈乃為殊勝。答:余所用者。依十輪經序品偈文挈集二種。又蕅益 大師懺願儀中・所述讚偈悉宗十輪長行經文・稱美聖德無不周遍・歎觀止矣。今 并寫錄於此章後。藉以為聖德大觀一卷作綜結焉。 依經挈集讚偈二種。第一文云: 七聖財伏藏・無畏佛音聲・諸菩薩勝幢・眾生之尊首。與怖者為城・如明月 示道・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剛。假使百劫中・讚說其功德・猶尚不能盡・ 故皆當供養。 第二文云: 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聞・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眾生五趣身・諸苦所 逼切・歸敬地藏者・有苦悉皆除。現作種種身・為眾生說法・具足施功德・ 悲愍諸眾生。假使百劫中・讚說其功德・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 蕅益大師懺願儀中讚偈。文云: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以神通力・現聲聞像・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 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眾財寶・隨 所希求皆令滿足。照行善者・猶如朗日。照失道者・猶如明炬。除煩惱熱, 如月清涼。渡四流者・為作橋梁。趣彼岸者・為作船筏。伏諸外道・如師子 王。降諸天魔・如大龍象。護諸怖畏・如親如友。防諸怨敵・如塹如城。救 諸危難・猶如父母。藏諸怯劣・猶若叢林。令諸有情・善根不壞。現妙境界 ・令眾欣悦。勸發有情・增上慚愧。求福慧者・令具莊嚴。能無功用・轉大 法輪。殊勝功德・不能測量。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於一 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能令一切・皆離憂苦。求諸所願・ 速得滿足。安置生天・涅槃之道。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地藏菩薩聖德大觀竟 本書以上海佛學書局二十四年再版為底本,凡引用典籍,一一查對原書。 一、二八頁四行那連提黎耶舍,應為那連提耶舍。 二、三二頁九行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今已刊行。 三、六三頁一三行地藏菩薩九華垂迹圖讚,今已刊行。 乙已浴佛日 法界學苑謹誌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持誦法 南無大慈大悲,十輪拔苦,本尊地藏王菩薩(三稱三拜,以後祇念下文)南無佛 南無法,南無僧,南無冥陽救苦地藏王菩薩。 唵。鉢囉末鄰陀𩕳。娑婆訶。 南無唵。鉢囉𩕳 右真言念若干遍(多少視工夫忙閒而定)然後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地藏王菩薩 。若干聲。 申疏文再念以下各偈 疏文錄左: 集四眾虔持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求消宿障助生淨土疏 智旭大師 敬禮慈尊大願王。神咒善能滅定業。普救無邊五濁苦。紹隆三寶種不斷。某某與 法界眾生,迷本淨心,已造定業,無明所覆,不自覺知。故於今日,同嬰苦報。 遠隔正法,遭遇魔邪。倒說大乘,誣毁了義。逐後世微績,忘教主典型。設宣實 道,反被譏訶。雖解真乘,仍虧智斷。歎同修之落落,嗟外護之冥冥。果豈他尤 ,因原自造。惟捫心內悔,悲仰求哀。恭念地藏大士,無上醫王。滅定業真言, 具無邊神力。定能拔三障苦,施三德樂。是以專心持誦,速望冥加。向持○○○ ○萬○○萬○○萬竟。今復為某等(廣列比丘沙彌居士等名不錄)各各有差,至 心共持。○○○萬。伏願一切比丘,增長福慧,成就聖根,斷世愛網,摧我見山 。一切沙彌,志慕大僧,克臻淨行,增脩戒慧,棄捨幻緣,期許誓同先哲,舉止 不類時流。一切檀護,明識是非,了達邪正,以願作眾生之眼,將身為佛法之城 。又願各信淨土玄猷,共勖樂邦妙行。具諸戒品,讀誦大乘,深信因果,解第一 義。常為人說法藏遠因,彌陀現果。令諸有情,咸脫苦輪,畢獲安樂。又願某某 (稱名)與諸知識,互為主伴,恒轉法輪。誓滅三途定業,妙暢安養真詮。恭干 三寶聖尊,同體攝受。 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回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往生圓成菩薩道。(第四 句係錄於蘇州靈岩山寺朝暮課誦)念完,三皈依後,三拜而退。 地藏菩薩往劫救母記序 印光大師 眾生之心,與佛無二。其不能作佛,常作眾生者,以其自無慧力,不能覺悟,又 無善知識為之開導,由是以本具佛性之妙心,作起惑造業之根本。致令經無量劫 ,輪廻六道,了無出期,可不哀哉。故我世尊,初成正覺,升忉利天,為母說法 ,欲令一切眾生,悉皆圖報父母之恩。特為表彰地藏菩薩,往劫因救母故,廣發 菩提之誓願,以作未來眾生,得出苦海之舟航,全部經文,理事詳明,文詞顯豁 ,其中地藏救母二事,更足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 及心能造業,心能轉業,心不能轉業,業即能縛心等義。誠可謂險道之導師,昏 衢之慧炬,貧乏之寶藏,凶歲之稻粱。俾一切迷昧眾生,速得覺悟,一切孝順兒 女,得所師承。經之利益,莫能宣說。自佛說後,凡西天東土中,讀此經而興 起者,何可勝數。奉持居士,悲己之未能孝養其母,追念恩德,抱恨終天。普願 世之為人子者,隨時隨事,以盡孝道,念劬勞之深恩,必致吾親於究竟安隱之寶 所而後已。由是以至誠心,念佛聖號,兼以恪敦倫常,盡己天職,諸惡莫作,眾 善奉行。以此功德,資益吾親,必期生則業障消除,善根增長,福壽增崇,智慧 開發。殁則神超淨域,業謝塵勞,忍證無生,位登不退。又須知一切眾生,皆是 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以大菩提心,隨順機宜,而為宣說,及與救濟。庶可上 契佛心,下符己願,慈風一倡,殺業即消。將見禮讓興,而干戈永息;風俗美, 而天下和平矣。 地藏菩薩本迹因緣 南亭和尚 各位聽眾!農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這七月末後的一天,相傳是地藏菩薩的生日。實在地說,這一天不是他的生日,而是他成道的一天。地藏菩薩,他有「地獄未空,誓不作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悲大願。他這大願心,即使不是佛門弟子,也都知道。本省的風氣,我不知道,大陸上,尤其是安徽、浙江、江蘇這幾省,在七月三十日這一天的晚上,無論城市、鄉村、家家户户,都在家門點上很大的斗香。固然是以香來代表各個人對於地藏菩薩的恭敬與信仰,同時也以為,將這香味薰到地獄裡去,使地獄裡的眾生嗅到這香味,可以脫苦而獲得短時間的輕鬆。事實上是不是這樣,且不去管它。就這一點同情心,就是地藏菩薩大悲願力的感化,而地藏菩薩給予人世間的影響,於此也就可以知道。 各位聽眾!現在人世間的痛苦,並沒有因科學發達而見減少,反過來說,死亡的恐懼,反而比較從前還多,殺、盜、婬、妄的惡風氣,比舊的社會還要厲害。這社會太苦了。我們需要像地藏菩薩這樣的人來解除人類的痛苦,所以我今天講點有關地藏菩薩的道理,給各位聽。 各位聽眾!我講這題目,我想將它分成兩段:第一、講理論上的地藏,第二、講事實上的地藏。 第一、理論上的地藏是怎樣的呢?理論上,地藏的地,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地,藏是含藏和包容的意思。比如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佛果上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以及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悲願力,都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地中一一具足。所以古人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儒家,則有人皆可為堯舜,在佛教,則有一切眾生皆可以成佛的口號。不但佛、菩薩的本能在我們的心地中件件都有,而畜生、地獄、鬼趣,以及天道的一切眾生,也在我們心地中包容。這關鍵在那裡?那就是心地上的一念善惡,而劃分了我們眾生的苦樂兩途。可惜,我們大眾不明白這道理,偏偏歡喜受妄心,也就是惡念的驅使,而樂意作惡,因作惡而遭到墮落,勞煩地藏菩薩,數數身入地獄,而久久不能成佛。這真是我們人類的一種罪過、羞恥!地藏菩薩的地也是一個譬喻,譬如大地,它能出生萬物,也為萬物的歸宿,而高山、大川、都是它一肩擔負。大地的擔負力,也就大得驚人了吧。而且大地具有無限的生發力。它能產生五穀以活人的命,它能產生藥草以治人的病。可是它也能產生荊棘、毒藥,而毒蛇、猛獸,它也照樣的擔負著。人為萬物之靈。人能知道驅逐猛獸,而拔除毒草、栽植五穀以維持人類的生存。佛教的教理是希望,我們驅逐心地上殺人放火的惡獸,拔除心地上貪、瞋、癡、愛的毒草,恢復我們本然清淨、與佛平等無二的真心,發掘心地上所藏有的功德。 各位聽眾!照這樣的說法,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地藏。但不要弄錯!譬如說,民主國家的人民,個個皆可以競選大總統。但你沒有當總統的學識、功勞、聲望、地位,你還是當不成的。所以我們理論上雖然與地藏菩薩平等,但事實上我們還須要長時間學習和實行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大行,而後才能與地藏菩薩分庭抗禮。不然的話,就會變成貢高我慢,好像在專制時代,老百姓如果自稱我是皇帝,那他的腦袋兒就要搬家了。 第二、事實上的地藏菩薩又如何說法呢?我也將它分成兩段:第一、地藏本願經上的地藏菩薩。地藏本願經是教主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而傳流下來的一部經。在地藏經的第一品裡,釋迦牟尼佛曾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假如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一微塵,算作一劫,地藏菩薩證了十地菩薩的劫數,比這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的劫數還要多。十地菩薩的果位和佛的果位不過相差一級,但是地藏菩薩為的是憐愍眾生,願意忍勞耐怨地行菩薩道,而發誓,不肯馬上成佛。他這樣的志願多麼偉大!多麼值得令人敬佩啊!他這志願從什麼時候起的呢?釋迦牟尼佛也曾因文殊師利的請問而告訴我們說,地藏菩薩在無量的劫數以前,身為大長者子。當時佛教的教主,名叫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那一位長者子,不知道因為什麼機會而偶然地見到師子奮迅如來。他很驚奇。他驚奇得幾乎叫起來了,因為師子奮迅如來面如滿月,眼睛如青蓮華葉,雙手過膝,身上紫磨金色,威光晃耀,有說不盡的相好莊嚴。這時候長者子不知不覺地五體投地,頂禮師子奮迅如來。頂禮以後,站在一旁,請問師子奮迅如來,過去修的什麼行業,得到如此的相好。師子奮迅如來答覆長者子說:「要想證得我這相好,必須發菩提心,在長遠的劫數中,度脫一切受苦眾生。」當時長者子,毫不遲疑地在師子奮迅如來座前,發出很大的誓願說:「我從今天起,盡未來際不可說劫,必須廣設方便,度盡一切眾生,而後我自身方成佛道!」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你知道,那長者子是誰呢?我告訴你。文殊師利!那長者子就是現在你要問的地藏菩薩呀!文殊師利!地藏菩薩,因為初發心學佛,就發下了這樣大的願心,所以直到現在,其中經過了不可說、不可說百千萬億的劫數,地藏菩薩還是沒有成佛,就是為他當初的大願心所驅使。」地藏菩薩在這無數的劫數中,現男子身,現女人身,現地獄身,現畜生身,祗要是與眾生有利益,那怕就是跳火坑,都願意。因此常常有人想調查,地藏菩薩姓甚名誰,是某一朝代、某一州縣的人,弟兄有幾人,他本身是男人還是女人,這些問題,都是錯誤的。因為地藏菩薩很久很久就是十地的大菩薩,根本不需要投娘胎,受血肉身。他祗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身而為之說法罷了。 地藏菩薩在這無量數的劫數當中,為著捨己救人,行善薩道,其可歌可泣的事跡,當然非筆墨和口舌所能盡述。釋迦牟尼佛也祗用抽象的方式,敘述了幾點,給我們後來的人做個榜樣。又如在不可計數的劫數以前,有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出世說法。在定自在王如來滅度以後,當時有一位婆羅門婦人,不信三寶,而且常加毁謗,貪著口味,多殺生靈。他生有一個女兒,很賢慧而且孝順,常常諫勸母親,不要造罪惡,但結果是失敗的。她的母親死了以後,這位孝女估計到,她母親得不到好的結果,於是變賣財産,廣修布施,救濟貧苦。一方面備辦上妙的香花,到大寺廟中,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遺像,並且以極大的誠懇心,俯伏在佛前,帶哭帶訴地敘述她母親生前的行為,請求定自在王如來,告訴她母親生處。祝禱以後,因為悲哀過度,幾乎昏過去了。由於她孝心的感動,得到定自在王如來的啟示,知道,母親墮落到地獄,又以她布施供養的功德,現在又已生了天堂,而得享受天福。 各位聽眾!那位孝女是誰?大家猜猜看!那位孝女,就是地藏菩薩的前生。同樣的,在過去劫中,地藏菩薩身為女人,名叫光目。她的母親也是一個惡人。死了以後,光目女供養一位羅漢。羅漢為他入定觀察,知道,她的母親也墮落了。光目女遵照羅漢指示的辦法,花盡了財産,費盡了心血,並為她發下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心,她的母親才得脫離苦海,超昇天道。各位聽眾!關於地藏菩薩的事跡,僅僅乎這兩點,因為時間的關係,我都不能詳細地說下去,實在抱歉得很。然而這祗是地藏菩薩善行當中有關孝道的一點。孝順父母,是中國人道德的原動力,在今日還有提倡的必要。 現在第二、講到安徽九華山的地藏菩薩。九華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與五臺、峨媚、普陀,具有同等的價值。九華山既然是地藏菩薩的道場,當然有它的淵源,我也約略地講給各位聽聽。當唐朝高宗皇帝永徽四年,現在的朝鮮包括了三個小國,就是新羅、百濟、高句麗。新羅國王的族人金喬覺也有人說,他是王太子,但他出身於高門大族,都是真的。在他二十四歲上,忽然討厭在家人醉生夢死的生活,拋棄了家庭,攜帶一雙白犬而出了家。後來又航海到了中國,因雲遊而愛上了安徽省的九華山,風景秀麗,宜於修行。於是就在九華山頭打坐。一坐,就是七十五年。唐玄宗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的夜 裡 ,開悟成道。這就是七月三十日地藏勝會的來源。當菩薩在山上打坐的時候,山下的富翁閔公,曾經因上山遊玩,看到了菩薩貧苦生活,自己以為,山上有菩薩修道,而沒有人供養,這是山下人的過失。同時菩薩也以為,這是建立道場的機會。於是下山,向那富翁化了一臥具的地方。可是一臥具卻蓋覆了九華全山。閔公也就歡喜施與。經過若干年的經營,才有後來勝跡。各位聽眾!地藏經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瞻禮地藏菩薩形像,稱揚地藏菩薩名號,可以得到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消除,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關於地藏菩薩大悲、大願所有的事跡,因為時間的限制,祗能講到這裡為止。敬請各位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得福得慧,功德無量。 地藏菩薩化度事蹟 南亭和尚 ——中國佛教會佛學講座第四次座談會講—— 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我相信,祗要是佛門弟子,沒有人不知道的。甚至地藏菩薩的名字,即使不是佛門弟子的教外人,也大都是知道的,因為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力太偉大了。觀世音菩薩現三十二應身、尋聲救苦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佛弟子所宗奉與崇拜的,那麼,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偉大精神,正好與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尋聲救苦的精神等量齊觀,而為我們佛弟子,所同樣宗奉的。 相傳,農曆的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薩的生日。這是一個誤傳,七月三十日,實在是唐朝時安徽九華山肉身地藏菩薩的成道日。佛弟子對地藏菩薩的熱烈崇拜,實在由於肉身地藏菩薩,偉大的苦行所引起。今天雖然是國曆的七月月底,但農曆的七月,今天才初二。主辦本會佛學座談會的吳仲老,老早邀約我來講這個題目,想借此機會,使沒有弄明白地藏菩薩事蹟的人,把它弄明白了。即使已經明白了的人,也可以多一次的熏習,使我們大悲、大願的種子,能很快地發生出嫩芽來。 尤其對於人民,乃至教胞們的拜拜,可以增加一點正確的常識。我現在把它分成幾段,略述如下: 一、釋地藏名 地就是土地,也可以說,就是我們腳下的地球。我們看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有沒有一件,不是出生於地;有沒有一件,不是依靠於地?所以「地」字的意義,是出生一切事物,荷擔一切事物。而且,如五穀、花木、瓜果之類,祗要你種子、肥料、雨水的條件具備,它絕不會拒絕你在它的身上生長;也絕不會拒絕擔負你的重量。所以護國仁王般若經上說:「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華嚴經三十四卷講初地菩薩的經文裡說:「願一切眾生界,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三界所繫、入於六趣;一切生處、名色所攝,如是等類;我皆教化,令入佛法;令永斷一切世間趣;令安住一切智慧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這是荷負義。 華嚴經講第四地菩薩的經文說:「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則能以十種智成熟法故,得彼內法,生如來家故。」這裡所說的地,就是我們的心地。 各位!我們能否認,我們是有心的嗎?人如果是沒有了心,則與木石無異。既然有心,我們就應該承認,心是萬能,心能出生一切,支配一切,負擔一切。所以華嚴經上又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十二因緣中的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就是說明,無明妄心為生死之總因。雖然就世間法上,如五穀、花木,可以自為因緣,如種子為因,水、土、陽光、空氣等為緣。但是沒有人為的力量和眾生的業力,自然界的現象,絕不會安排得這樣條然不紊。出世間的無漏功德——如佛陀的智慧、辯才——所產生出來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由於佛陀證窮此心,而後從無漏根本智所流露。所以世間有漏的生死法,和出世間的無漏功德法,都是眾生與佛陀的真、妄二心為其主要因素。因為眾生造生死因,受生死果;佛陀修出世因,往來三界,化度眾生,這都是由於心力能出生,能荷負。因此,心理猶如大地。縱然有些經論上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以因果來說吧,如因中有果,則不須生果;因中如無果,則永遠不會生果。因、緣、自、他,皆不生果。然則果是無因而生的嗎?又不盡然。實在是因緣幻合,幻生諸法。這是因為眾生的愚癡、無智,易於依言生執,死在文字、語言的句下。所以佛陀說:無法可說,無法可得;無有定法,名阿耨菩提。甚至連心的名詞,亦都予以否認。這是佛法的極致,我附帶說說的。心既能出生,能荷負,所以拿地來比喻它。這出生、荷負的功能,皆含藏於地,含藏於心,所以叫地藏。 二、佛陀時代的地藏 地藏菩薩的來歷,當然是出於地藏本願經。還有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也可以做參考。不過占察經,有人說它是偽造的。我們如果要以凡夫知見,打破砂鍋問到底,地藏菩薩姓甚名誰,籍貫是那一國、那一州縣,是男是女,兄弟姊妹幾人,那就成為笑話了。所以地藏經上,佛陀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有麈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按:仁王般若經上說,初地以上的菩薩,離色煩惱縛,得色自在;四地以上的菩薩,離心煩惱縛,得心自在。十地菩薩能於億數的恒沙佛土化導群生。地藏菩薩已於久遠劫以來,證得十地的果位,以變易身分化十方。如果我們一定要問他的姓名、年齡、性別、籍貫,等於敲冰取火,顯得多麼愚癡啊!所以我們對於地藏菩薩的認識,祗有信仰他是十地菩薩的地位,不同凡夫受血肉身,有拘束性。他以變化身,在天現天,在人現人,是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地隨類化身。所以不可以凡夫的心理,問他個究竟如何如何。若論地藏菩薩的遠因;那在地藏經上說得很明白:過去久遠不可說劫以前,菩薩曾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佛告之言:「欲得此身,當需久遠度脫一切苦惱眾生。」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劫,為是罪苦眾生,廣設方便,悉令解脫,我方成佛。」這是地藏菩薩發願修行之最初的歷史。於中曾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像法中,為婆羅門女,是一個十足的孝女。又於無量劫前為小國王,曾發誓願:「若不先度罪苦眾生,令其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於此可見,地藏菩薩在發願之後,始終是以犧牲自己、度盡眾生、而後方成佛道的大悲願行,超過其他菩薩的。 三、唐朝時代的地藏 宋高僧傳上有釋地藏傳。說釋地藏是新羅國王的族屬。新羅,就是現在朝鮮的一部分。釋地藏生來,就聰明過人,身材高大,力氣也很大。他在讀遍了儒家、道家的書以後,覺得皆不夠味。後來讀到佛經,乃以為:「六籍寰中、三清術內,唯第一義,與方寸合。」乃剃髮出家,誓志學佛。又以為,新羅的佛法出自中國,乃航海至中國,參禮名勝。他遊到安徽的九華山,認為,是不可多得的勝地。在一個峰頂上,選擇了一塊向南的平地,土色、泉水都相當好。於是晏坐其中,淡泊度日。曾經為毒蟲所螫,端坐不顧。忽然有美婦人,作禮饋藥,並向他道歉說:「小兒輩無知,乃傷尊體,願出甘泉以補過。」師視左右,果有泉水流出,潺潺有聲。後人以為,這是九子山神,現泉水以供眾的。唐肅宗皇帝至德年初,山下居民諸葛節,率父老登高遊覽。到深邃處,惟見釋地藏閉目石室。石室中有折足鼎、鼎中白土和少許白米。這大概就是他的生活。這許多人相與驚歎說:「和尚如斯苦行,而無居處與供養,這是我們山下人的罪過。」於是大家集合資金,選購材料,沒到兩年,就建築成一座很大的寺廟。寺廟既成,消息傳至新羅,同鄉、同族,慕道心切,相率渡海而來。徒眾漸多,資糧可敷。師乃掘石得土,土色青白。大眾就以為食,而不以為苦。這些人都是重法、不重食的。他方遠處稱他們為枯槁眾。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夏,(計算年代似有錯誤),忽召眾告別,但也不說,那裡去。祗聽山鳴石隕,眾藏哀嚎。師於是跏趺而滅,時年九十有九。徒眾歛屍於龕中。及三年,將入塔,但見顔貌如生,因而為建塔於南臺。南臺為師晏坐之地,至今香火綿延不絕。 神僧傳又有一說:佛滅度後一千五百年,菩薩降跡於新羅國王家,姓金,號喬覺。唐高宗永徽四年,廿四歲,祝髮出家。攜白犬善聽,航海而來中國。至江南池州東青陽縣九華山,端坐九子山頭七十五載。至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又說:時有閣老閔公,素喜布施供養。每齋百僧,必虛一位,請山洞裡僧人足數。僧人向閔公乞一袈裟地,閔公許之。僧撒袈裟,乃遍覆九峰。閔公大喜,悉皆施捨。閔公之子因求出家,乃道明和尚。閔公亦隨之學佛,而師入定經二十年,至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顯聖。信眾乃為之聚資建塔,成大道場。 這兩種說法雖微有不同,但其人其事,都不是虛構,祗以年湮代遠,傳聞異辭罷了! 四、地藏經的產生和內容 我們知道,有地藏菩薩,無異地是因讀地藏經。地藏經是因為釋迦世尊,為報母恩,升到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對文殊師利稱揚、讚歎地藏菩薩。由文殊師利與定自在王菩薩的請問,釋迦世尊敘述其往昔發心修行,與乎當中的的大悲、大願度生的偉業。地藏菩薩也雲集十方分身,共到忉利天宮,受佛付囑,而顯其度生的悲願,直至彌勒下生,尚不能了。 至於觀眾生業緣品第三,因摩耶夫人之問,說明閻浮提人因造不孝父母等惡報,而受苦無間。地獄名號品第五,因普賢菩薩之問,說明地獄名稱及其前因後果,以警覺世人。利益存亡品第八,更是將善惡因果垂涕而道,如說:「若是罪人隨業受報,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罪苦。」真是語短情長,用心良苦!其餘如閻羅王讚歎、稱佛名號、咐囑諸品,皆是教人敬信地藏,積功累德,勉做好人。一本地藏經,可以說,是社會道德教育的課本。然而地藏經的譯文,並不見得怎樣高妙,而其瀰入人心,不脛而走。於此可見人心之趨向了。 五、地藏經最重要的三點 我剛才說,地藏經是一部最好的社會道德教育課本。這課本裡面,有三點最重要:一是注重孝行,二是闡明善惡因果,三是大悲、大願的菩薩行。 這課本在第一品裡,釋迦世尊說,地藏菩薩往昔為婆羅門女。其母不信因果,毁謗三寶,死墮地獄。婆羅門女賣去舍宅,廣求香花,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如來告以端坐思惟佛之名號,因得身遊地獄。其母因女供養覺佛之功,遂得生天。又清淨蓮華目如來之世,地藏菩薩為光目女,亦因其母多殺生靈,死墮惡道。光目女為他供養清淨蓮花目如來,更發大願,度盡眾生。其母乃得轉生人中,而為婢子;復脫婢子身,生於善道,展轉而至於成佛。我國自有史以來,就以孝為立國之大本,所以說:「先王以孝治天下。」又說:「百善孝為先。」地藏經有此一長。梵網經亦說:「孝名為戒。」所以出家佛弟子,雖別離父母,但不廢棄孝道。所以佛教到中國來,與中國人固有之思想道德一拍即合,因之而流傳永久,深入人心。而地藏菩薩過去孝母、救母的精神,是為天下後世的模範。此其一。 人性如水,專門喜歡向下。雖然導之以禮,齊之以刑,仍然不能使惡劣根性的人就範,所以更以善惡因果的定律,來補其不足。書經上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都是聖人維持世道人心,以安定社會秩序,使大家能夠各安生理,度著平安生活的苦心。佛教最高的目標是希望,人人皆能成佛,而其下手處,首先須要明白善惡因果,保持人格,因為人且做不好,怎能說得上學佛、成佛!所以五乘教法中,有人天乘的教法。佛經中說明善惡因果的,無如地藏經這個課本。觀眾生業緣品裡說:「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無間地獄的無間有五種無間。其第四種說:「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惡業,悉同受之。故稱無間。」這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至於「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等,這都是對症下藥的對治法。地藏經上,關於這一類,文字的記載甚多。人類為著自己以及他的兒孫,沒有不希望將來、甚至後世的福壽康寧,衣食豐足。如沒有善惡因果的理論加以維繫,則以強凌弱、以眾暴寡的惡現象,應還不止於現時代的這程度。人們在年富力強的時侯,祗相信,世間上祗要有力量,則沒有一件事不會成功的。但一到了中年以後,受過了磨折,增多了經驗,知道,任何事,不一定都是可以力取的。都如清朝的紀曉嵐輩諸名公,以及民國以來的丁福保、聶雲臺諸前輩,專一喜歡搜集善惡因果的故事,以為化導人心、改良風教的依據,而地藏經實為此類文字的先導。此其二。 人們的天性,都是喜歡為自己辯護。一毫之善,自己以為是了不起;甚大的過失,自以為,是不得而已,或者不致有什麼惡果。都如我們偶爾行一點小惠,布施窮人三元、五元錢,偶爾一次、兩次,還可以。假如一天來過三次、兩次,準會冒火而討厭其麻煩了。這就是菩提心沒有發得足,甚至夠不上稱為發菩提心。惟其如此,才顯得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悲願無窮。囑累人天品第十三:「釋迦世尊舉金色臂,摩地藏菩薩頂,對地藏菩薩說:『吾今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獄,動經萬劫,永無出期?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吾今慇勤,以人、天眾,付囑與汝。』爾時地藏菩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而且在分身集會品裡,不但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地,現三十二應身,並且能現山林、川源、河池、泉井,以利於人。而其分身,則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於此可見。此其三。 六、說一個故事作結束 上海大法輪書局出版之佛學小叢書中,有聶雲臺老居士編輯之地藏菩薩靈感錄,搜集地藏菩薩靈感記數十篇。茲錄其一篇,以供眾: 有黃德春、吳敬仁二居士,原為學佛道友。黃德春,寧波人,在上海浦東周浦衣莊街開怡源紙號,已數十年。早年歸依印光法師,每日誦金剛經,月持六齋。三十三年,周浦蓮社舉行彌陀佛七,吳敬仁日日參加念佛。十一月二十日功德圓滿。吳因寄信至郵局,局長告吳說:「隔壁黃居士,去冬迄今,因病,將多年受持之金剛經、六齋,一概廢除。因而魂遊地府,日夜呼號,歷受地獄諸苦,並現受苦形象。曾請道士作法祈禱,無效。你與他是師兄弟,可去一視,看他還認識你吧?」吳敬仁以與黃久不晤面,故此次佛七,亦將之遺忘。及聞郵局長之言,急往黃家探視。一進門,即聞呼號之聲。乃近榻前問之:「你還認識我嗎?」黃說:「認得,老師兄,救救我吧!我已盡受地獄諸苦。」吳敬仁看他神識昏迷,胡言亂語。桌上骨肉狼藉。因誡他,不應喫此等物;並勸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吳亦助念,但未見效。吳敬仁記起,他母親病時,似有怨業糾纏,請淨侶念地藏聖號及地藏本願經,得解。乃勸其眷屬,速請淨侶,念地藏經七部及地藏聖號一萬,必能蒙菩薩加被速得痊愈。又勸黃本人,專念聖號。作別而去。十二月初六,因蓮社會期,吳敬仁到會參加。即聽陳家俊居士告訴他說:「黃居士候你多日。他以蒙菩薩加被,日漸痊可。日前念完七部,即見奇效;今許念滿一百零八部。現在精神日佳,已如常人。現將素所珍愛之金錶一隻出售,更另籌若干,候你去,託你,請地藏大士聖像。供於永定寺及周浦蓮社,並願隨力籌措,助印老師尊造塔經費。此後一心念佛、菩薩聖號。現持十齋,須漸進至長齋。他深盼望你去。」及吳敬仁與黃晤面,黃即合掌致謝,並述菩薩靈感與此後心願,且懇代作靈感記,以顯菩薩聖德,以報菩薩深恩云云。 臺灣教胞們的中元普渡,殺生祭祀,其拜拜的範圍,比較其他月分為大。這未嘗不是受到地藏菩薩七月三十日成道紀念日的影響。地藏菩薩特別哀憐地獄眾生,所以常入地獄,救其苦難。臺胞們的中元普渡,是超度、祭祀鬼眾,其用意很相同,應該效法地藏菩薩,以佛法的力量,用香、花、果品、素飯、素菜來超度、祭祖,才合情理。如果因祀鬼道而大殺其畜生,那恐怕鬼既不得實惠,而祭祀的人反因而大造殺業,墮落地獄,增加地藏菩薩的擔負。那才真愚癡呢! 拿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來 演培法師 一、緒說 諸位居士!在夏曆五六兩月初一日的金剛法會中,我曾一再向諸位說:「七月快要到了」。當時還是個未來的展望,諸位或有以為還早得很,可是到了今天,七月初一已正式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是則時輪向前推進的迅速,多麼令人感到極大的可畏!一年以十二個月計,今天為夏曆七月初一,是則一年的一半已經過去,現在回想起來,真如轉眼間事,未來半年時間,必然過得更快。當知時間一去不復返的,我們應怎樣的把握時間,來修學佛法! 俗語說的「歲月催人老」,我們能不憬悟時間飛逝,而更努力從事於佛化工作?如不善用從我們面前溜過的時間,不但辜負了佛教,亦太辜負了自己,未免大過可惜!佛化事業所要做的,雖說是很多的,但最極重要的,莫過於是怎樣的利益眾生,因為任何一個佛化事業,看起來好像是個別的,實際都是圍著這大前提而轉的,所以佛法的每個行者,都應時刻的想到怎樣以佛法化世?因我們從佛法得到法益,都是大悲佛陀所賜給我們的,我們要想報答佛陀的深恩大德,唯有以佛法化導世間,令諸人群走上佛法大道。經說:「若不說法度眾生、畢道無能報恩者」。 每年夏曆的七月,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忙月,不是為了別的什麼事忙,而是為了超度救濟忙,從這點看,不難看出佛教的慈悲,是怎樣的遍於一切含識之類、不但現實人間的救濟,是佛法所從不忽視的,就是離開人間的幽冥眾生,亦為佛法慈悲所要救濟的對象。因而,未墮惡趣的,使之生命更為光輝,已墮惡趣的,使之得以超拔出來,不致在諸惡趣中,受諸痛苦的襲擊,是則七月佛教所舉行的各種超度救濟法會,從它救濟幽冥眾生這一面看,就不是沒有什麼意義,更不可視為迷信行為,因為目的在於救拔惡趣眾生的痛苦,純粹是從慈悲救度之心出發的! 夏曆七月間,佛教寺廟舉行超度救濟法會,擴大來說,固是超度救濟一切眾生,切近點說,實是超度自己的親生父母。父母在這世間結束生命後,繼續而來的新生命,究在五趣中的那一趣,未得道眼的我們,誰也不會知道,為了濟拔超度自己的父母,沒有其他適當的辦法,只好仰仗佛力法力的超薦。如此說來,舉行法會,實還含有倡行孝道的意義,而地藏大士就是奉行孝道的一位大菩薩。印順論師說:「地藏菩薩是提倡孝道的,重視超度救濟父母。中國人特重孝道,其慎終追遠的精神,與地藏法門相合,故地藏菩薩在中國,受到特殊的尊敬」。 二、地藏菩薩的勝德 地藏不是初發心的低級菩薩,而是久修大行的高級菩薩,所成就的不可思議功德,不特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得到的,就是聲聞緣覺亦不能測度而知。地藏十輪經說:「是地藏菩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又說:「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不能測其量淺深,若聞如來為汝廣說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生迷惑或不信受」。試想想看,這那裡是初發心的菩薩所能成就的?但這麼多的殊勝功德,既不是短時間內所修成的,亦不是普通功德所可比擬,而是在菩提道上所培植起來的。 現對地藏大士的功德略說一二:修學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怎樣的於諸佛法而得自在,唯有於諸佛法得到自在的,才能無畏的向著佛道前進,不致中途退墮下來。地藏大士於諸佛法,已經得到無礙自在,絕對不會有所滯礙的停止不前。其次為大乘行者所重視的,是怎樣登上最高的一切智山。當知所謂一切智山,不是容易登上去,因為其間有著很多阻礙,要想登上它的最高峰,不但要有一股堅定不移的毅力,更要有克服種種阻礙的大精進力,否則,鮮有不從智山滚下來,跌得頭破血流,甚至粉身碎骨。但是地藏大士,已無礙自在的善登一切智山! 尤其為大士最大特色的,就是為了成熟一切有情,不論是個怎樣的國土,都能隨其悲願止住其中,運用各式各樣的不同方便。發起無量無邊的殊勝功德,成熟無量無邊的所化有情,使諸佛土所化的一切有情,或是發現諸欲境界的無量過患,因而對之深深的遠離,不致陷入諸欲的重重包圍中;或是具足最極增上的慚愧,對於任何一個惡法,心無忘失的予以遠離,不致使自己陷在罪惡的深淵中;或是善巧的具足天眼智通等,深深的了達三世罪福因果,一切都受因果律的支配,不敢為非作歹的造諸惡因,免得將來感受極重的痛苦,對於因果有著高度的敬畏! 各個國土的各個眾生,其根性和好樂是都不同的,菩薩在諸國土中的教化方法,自然不是一陳不變的,所以菩薩有時在某國土中,特別入於諸佛燈炬明定,令該國土的一切有情,看到菩薩入於這樣的定,自然而然的捨棄一切邪道,歸投到三寶的正道中來,依照三寶的正確指示,向著人生的正道邁進,做個有為有守具有人格的人,從此以往,始終在三寶的正道中來往,再也不會受魔外的誘惑,誤入邪道去亂闖亂撞!當知沒有高度正見,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魔外的惡見力量極大,如不曾在佛法中得到不退轉,都有受魔外所轉的可能」。 佛法行者的修學佛法,要想一直的勇往前進,客觀環境的清淨美妙,同樣也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很多在因地行菩薩道的菩薩,為了攝化更多不同種類的眾生,特別以大行願莊嚴淨土,讓諸眾生到淨土來修學佛法。地藏大士是位廣修大行的高級菩薩,對此當然深切的了解,所以有時到某國土度生,為了適應這國土中的眾生要求,特將這國土中的所有一切塵垢不淨臭穢悉皆消滅,使該國土地平如掌,種種良好的現象自然湧現,得到清淨殊勝的眾相莊嚴,讓諸眾生在這美妙的環境中,如法的安心的修學佛法,以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一切殊勝功德! 總之,如地藏十輪經卷一說:「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之力勇猛精進,於一食頃能於無量無數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頃皆能度脫無量無數競伽沙等所化有等,令離眾苦皆得安樂,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地藏大士這樣度化眾生,不是短時間的事,而是長遠的事。如地藏十輪經卷一又說:「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大劫,於過無數佛世尊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從這兩段經文的敘述中,可知地藏菩薩的心願,自從發心以來,只知心心念念的怎樣度化眾生,從不為自己的前途如何而打算。 修學菩薩大行的高級菩薩,所得功德都是不可思議,供養恭敬都會得大利益,但佛在各大乘經中,每因當機讚歎而有所不同:如在普門品中,就特別的讚美觀音菩薩,在普賢行願品中,就特別的讚美普賢菩薩,在彌勒上生經中,就特別的讚美彌勒菩薩,在許多大乘經中,則特別的讚美文殊菩薩,而今在地藏十輪經中,則又特別的讚美地藏菩薩。如該經卷一說:「善男子!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訶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人於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滿足。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令諸有情所願滿足,如如意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當供養」。從這比較中,可以看出地藏大士的功德,是怎樣的殊勝圓滿,是怎樣的值得大乘佛法行者的效法!因為地藏菩薩一切功德的完成,都是為了利樂有情的,而且本著堅固悲願,精進勇猛的去做的,豈是一般初發心的菩薩所能望其項背?難怪地藏菩薩的聖號,不特傳遍了娑婆世界,更傳遍了無量無數的諸國土中。 三、地藏願惡世度生 莊嚴淨佛國土。攝化一切眾生,固然是菩薩的悲願所在,但若能在穢惡世界說法度生,其精神更為偉大,而為專在淨土行化者之所不及。因為穢惡世界的眾生,多陷在悲慘惡運中,其所受的痛苦,真是無法形容,如果沒有大心之士,予以強有力的救濟,終不能跳出濁惡世界,只有長期的被諸痛苦之所包圍,忍受難以形容的眾苦逼迫!我佛釋迦牟尼,在這五濁惡世,度化各類機宜,不特成為眾生慈父,而且博得六方諸佛的一致稱許,誠如彌陀經中說的:「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可見在穢惡世界的成佛度生,是多麼的難能可貴?肯在穢惡世界說法度生的,又是多麼少之又少?但是地藏菩薩在經中以偈讚佛到最後說:「我今學世尊,發如是誓願,當於此穢土,得無上菩提」。「釋迦牟尼佛是出現於穢惡世界,並於穢土成佛的。地藏菩薩要學習釋迦佛,發願於此穢土成佛,於此穢土度生,可說是釋迦佛精神的繼承者」。這一悲願的精神,是多麼的為今日之所必需?因而願在穢惡世界度罪苦眾生的地藏菩薩,更是多麼的值得稱揚讚嘆! 四、地藏願惡趣度生 菩薩所以發願度生,原因在於眾生有苦,而眾生苦有輕有重,菩薩既然誓願度生,是就不能避重就輕,而應越是苦惱多的地方越要去。越是苦惱重的越要救度。依佛法說,最苦的地方莫過地獄,最苦的眾生莫過地獄有情。一般知道地獄苦的,聽說將要墮入地獄,必然就怕得不得了,無論怎樣不願入地獄,因地獄確是最苦處,而且地獄,亦復是很多的,不管地獄是怎樣的眾多,不論地獄是怎樣的苦痛,當知皆是南閻浮提眾生,造諸惡業之所招感的,因而自造還得自受,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不說一般人如此,就是最極至親的父子,到那時候亦是各走各路。 地獄罪苦究是怎樣的?地藏經地獄名號品中,有極清楚的說明,在此我不想詳為論說。總而言之,各各地獄之中,有百千種的業道之器,不是銅的,就是鐵的,不是堅石,就是烈火,而這四樣東西,並不是真的屬於外在的東西,來向生命體壓迫的,實在是眾生自己各種業行之所招感的。一一獄中已有這麼多的苦處,何況還有很多的地獄?其苦當然不可言宣!是以如將地獄百千萬億的苦楚,用現代語靈活的把它描寫出來,令人看了,沒有不毛骨悚然的。因而生存在這人間,對於個己的身心行為活動,不得不予嚴密的注意,千萬不能造下墮地獄業! 一般地獄已經是苦不堪言,何況還有無間地獄?其苦自更無法形容。如地藏經觀眾生業緣品說:「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里,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為。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如是像這樣的苦報,亦完全是由眾生業力所感,不是真的有什麼鐵蛇鐵狗等來折磨眾生! 像這樣業感罪苦的眾生,在無間獄中受諸罪苦,動輒經過百千億劫,要想出離沒有出離的時候,其受痛苦的慘狀,不是人間所能描繪得出來的,亦不是短時間所能說盡的。但是眾生怎麼會到這樣苦處去的?是不是有個什麼大力者將眾生推進去的?不!佛法不承認有個懲罰眾生的大力者,一切是自我之所創造的。你造了這樣的罪業,不想進去也得進去,逃是逃不了的,必須將你罪報受了才能出離,是以當你受這罪苦時,既不能責怪什麼夜叉惡鬼,亦不能怨恨什麼鐵鷹鐵蛇,而應反省自己為什麼會造下這麼重的彌天大罪?是以責任應該由自己負的! 地藏經閻浮眾生業感品說:「生死業緣,果報自受」。這是光目女的母親造惡墮在惡趣而又轉生為婢女之子時,對光目女的坦然自白。這是光目女的母親親生所受的經驗之談,一般不信因果業報的,從這應該醒醒自己的頭腦,對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的道理不可不信。如做時代的新人物,不肯承認業果報應,佛菩薩雖很慈悲,一時也救不了你,必要到你從所受的極大痛苦中清醒過來,確認業果是絲毫不爽的,重視自己的行為活動,不敢再做損人而不利己的非法勾當,方能仰仗佛菩薩的威德之力,從極大痛苦的惡趣中,特別從地獄中超拔出來! 地藏菩薩悲心特重,不特願在惡濁世界度生,而且願入地獄度化罪苦眾生,希望在地獄中受極大苦的眾生,皆能出離地獄不再受地獄之苦。可是罪業深重的眾生,不知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一味任性的要怎樣就怎樣做,剛剛在人間透過一口氣來,就又忘了在地獄中所受的痛苦,於是故態復萌的,於不知不覺間又造成罪業,到了人間的生命結束,就又墮入惡趣中受極大苦,致勞菩薩憂慮勤苦的無有已時,誠如經中說的:「,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我們要學菩薩發心修行,就得要學地藏菩薩發大誓願,然後方能真正與菩薩行相應。 五、地藏的宏願無盡 地藏大士所以到今天還未完畢度生的大願,問題不在菩薩的不努力,而在眾生的罪業太重,所以佛在阿含經中常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生者如爪上塵」。是以眾生在生死中輪廻,真正安處在人間時少,即或偶得菩薩的教化,生到這人世間來,也只不過是暫時的,大多數的時間是在惡趣,於惡趣中又以在地獄時間最長。原因眾生在沒有得解脫前,性識總是沒有一定的,忽而做了很多的善事,忽而造了很多的惡業,不論為善為惡,都是逐境而生,好像車輪那樣在五趣中旋轉,沒有一刻停息,動不動的在惡趣中要經過微塵數的那麼多的劫數。 這一不尋常的現象,不特我們不了解菩薩為什麼這樣不憚煩的常在地獄度化眾生,就是身為四天王天的天人,亦不明白地藏在地獄中度生的大願,是這樣的無有盡期,於是向佛這樣問道:「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發了這麼大的大願,照理老早就應度盡所有眾生,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把眾生度完,而今又在佛前重發誓願?究竟是由於願力的不堅?還是由於眾生的難度?我們對這確實有點想不通,請佛慈悲再為我們解說」!四天王天的這一請問,不特是為自己想不通而請問,實亦代表我人而請問,因為這是很多人在內心中都存有的疑問。 佛陀回答四天王天說:「不錯,自從久遠劫來一直到現在,地藏菩薩都在不斷的度脫眾生,可是不論菩薩盡了怎樣最大的努力,而他的內心卻還未完結,正因眾生未曾度盡,而眾生在這世界中,又受種種痛苦的逼迫,不但現在如此,就是向未來無量數劫去看,眾生所造的各種罪業,亦如草一樣的牽延不斷。菩薩有鑒於此,於是慈悲憐愍之心又復生起,更發重大誓願,無論如何要度這些眾生,當這些眾生一日未度,菩薩之心一日不安。由此可以想像菩薩的悲願是多麼的深重?而菩薩的一再發大誓願,目的完全在於眾生,總望每個眾生,獲得究竟解脫」。 六、結說 地藏大士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不論是為長者子時,不論是為婆羅門女時,不論是為小國王時,不論是為光目女時,其所發的誓願,都是為的度脫罪苦六道眾生,特別是為度脫地獄罪苦眾生,而且還要廣設方便盡令解脫,然後自己方成佛道。像這樣的發願,當然會要常在地獄中度生。所以中國佛教形容地藏的大願有四句話說:「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當今世亂如麻,現實人間就是活地獄,為佛嫡骨兒孫的我們,應「拿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來」,效法地藏大士那樣的莊嚴地獄,度盡地獄等的眾生,才是真正的菩薩道的實踐著! 學習地藏菩薩的孝親精神 演培法師 諸位居士!每個夏曆月之初一,本堂舉行金剛法會,都對諸位略說法要,諸位亦能靜心聆聽,實在是個很好現象,本人亦覺得極為難得。今為七月初一,不但是本堂常年金剛法會的舉行,亦是本堂一年一度地藏法會的開始,諸位這樣踴躍的來參加,更可見諸位孝心的可感。中國是個重視孝道的國家,對過去父母以及宗親的追思,不論時間經過怎樣久遠,非特不會忘懷,而且歷久彌深,中國人的這一孝親精神,不得不說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特質! 中國人孝親思想,固然值得稱道,而佛法的報恩觀念,尤其值得讚許。因佛法所說的孝道,不特不遜於中國儒家,甚至還有超過的地方。不說別的,單以成佛來說,一般以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萬行而來,殊不知孝養父母、才是成佛的主要原因,這在很多經中,佛都這樣說過。如菩薩本業經說:「孝事父母,當願眾生,一切護視,便成佛道」。報恩經也說:「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再如佛在因中所表現的種種難行能行,難捨能捨的崇高偉大之菩薩行,無一而非是為報父母恩的,並不是與孝親毫無一點關係的! 佛陀的成佛固是由於孝事父母,以度地獄眾生為己任的地藏菩薩,亦為孝思的觸動,以救拔苦趣的慈母,始發度盡地獄眾生的大願。正因地藏菩薩的孝心與佛陀的孝心,相互契合,所以在佛快要涅槃前,特到忉利天為母說法,以報生身慈母的親恩,並且乘這機會,將在各地度化的分身地藏菩薩,一一集合到天宮來,予以再三的讚許,認為像地藏菩薩那樣為報親恩而發願度生,不但可使自己父母超昇,亦得令諸眾生離苦得樂。發心修學佛法的行者,應本佛陀的慈悲訓誨,效法地藏那樣的無盡孝思,除了報答生身父母的親恩,還要立願普度一切應度的眾生。 為報父母深恩而願度盡眾生,可以想見地藏菩薩的願力弘深。是以佛在忉利為母說法時,特將救拔未來苦難眾生的重責大任,殷勤鄭重地囑付地藏菩薩,要他不畏艱困的一肩擔當起來。我們知道,佛成佛後,其本身的一切問題,已獲得圓滿解決,再沒有什麼可顧慮的,設或仍有念念不忘的,就是怎樣的度苦眾生佛在世間,固不斷的在做度化的工作,但知入滅的時期不遠,未來眾生的化導,不能不有所交代,否則,未來眾生的墮落,怎能放下其慈懷?然能不厭其煩的在惡趣度生,唯有大願地藏菩薩。佛陀看清了這點,所以特為殷勤付囑。 分身集會品中佛這樣囑付說:我在這個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使不調伏的心得調伏,令捨不正當的邪道,使之歸依如來的正法,接受我教化的雖不算少,但於十分中總還有一二分,仍然有他不良的惡習在,現我即將入於涅槃,希望你地藏菩薩,能夠同我一樣的,廣設種種的方便,調伏他們令得解脫。你看我累劫以來,為了感化這些生性極為剛強而又犯罪受苦的眾生,不知經過多少的勤勞辛苦。可是其中還有一些未調伏的眾生,不肯接受我的勸說,照樣的在做罪惡的行為,由於我已盡了我最大的努力,只好隨他去受所作罪業的報應! 話雖這麼說,但仍不忍他們去受苦果,所以他們一旦墮落惡趣受大苦惱時,我望你能記住今天我在忉利天宮,將這些罪苦眾生,殷勤付囑你去救度的使命,千萬不要有負我的囑託,務要本著你的悲願去行,且一定要做到,使這娑婆世界的眾生,在彌勒未出世以來,就獲得澈底的解脫,不再受諸苦難的襲擊,非唯如此,並要一直到達他們遇佛為之授記而後已。這是個極為艱巨的重大任務,不是一般佛法行者所能做得到的。佛陀看準了只有大願地藏菩薩,擔當得起這個重任,所以不惜大費唇舌的,以未來世罪苦眾生,殷勤付囑地藏菩薩。 菩薩接受了佛陀的囑付,特誠懇的對佛表示說:你老囑付我的事,定盡我的力去做,請佛不要以這後世惡業眾生為慮,我會慢慢的調伏他們,使他們終於得到解脫。但到囑累人天品中,佛為深重的大悲心所使。再度將末世罪苦眾生,殷勤付囑於地藏菩薩說:地藏!你能負起救度末世眾生的任務,自然使我感到很大的安慰,但你應知南閻浮提的眾生,志性是非常不定的,且不論那一個眾生,都是造罪的時候多,很少肯得做善事的,縱然有時發起一念善心,但不一會就又退失,設若遇到什麼惡緣,不特不會遏止惡念的生起,且念念不斷的在向惡的方向發展! 地藏!正因眾生念念增長罪惡,吾特分身百千億形,隨諸眾生的不同習性,以不同方式教化他們。我雖盡了我的心願,但仍有很多眾生,沈淪在這苦海中,不知要求出離。現我不久將入涅槃,感於眾生愚痴苦惱,不得不以人天眾殷勤付囑於你,就是這些未來世的眾生,不說在佛法中種少善根,你要以你道力維護他們,就是隨業報應要墮惡趣的眾生,或是剛到地獄門口的眾生,只要他們念一佛一菩薩的名號,或是念得一句一偈的大乘經典,你都應當運用你的神力,以各種不同的方便救拔他們,粉碎使令他們受苦的地獄,上生善處受極殊勝的快樂! 是以願力弘深的地藏菩薩,不唯是末世眾生的有力救星,亦是地獄眾生最可靠的救護者,因而奉行佛法的人,稱念地藏菩薩的聖號,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不論對自對他,不論或存或亡,都有莫大的利益。特別在這夏曆七月,中國學佛的行人,讀誦地藏經的特多,原因在此。本堂歷來於此七月舉行地藏法會,領眾念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不唯要求現生的身心安樂,更重要的還是利益過往宗親,我們的歷代宗親,雖不一定都沉淪惡趣,但亦不能保證沒有在惡趣的,是以每年七月超薦一次,不唯顯示我們孝思不匱,確也可使佛力、法力、僧眾之力予以超拔! 誦經念佛能使亡者得益,不特時代進步的現在人,會對他生起懐疑,就是佛在世的那個時代,亦不免有人存有這個疑念。為此,利益存亡品中,有位久證無生的大辯長者,特代表大眾向地藏菩薩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士!這個世界的南閻浮提眾生,尤其是眾生的人類,不論是屬那個階級的,在他的生命結束後,其家的小大眷屬,為他修諸功德,乃至設齋供養,造作種種善事,能不能使這命終人得大利益?進一步說,能不能使這命終人獲得解脫?這實是個有著代表性的請問,因這不但當時聞法大眾想要知道,就是末法時代的我們,亦望有個清楚的了解! 地藏大士回答大辯長者說:你所問的這個問題,確很重要而有意義,在我本不夠資格答覆這問題,但為未來現在的一切眾生,仰承佛陀慈悲威德,給予我的有力加被,今略為你解答:不論現在或未來的一切眾生,在他臨命終時的那個時候,縱他自己不能稱念佛菩薩的聖號,但若得到其他的人為之稱念,使他聽得清清楚楚的,無論他是有罪的或是無罪的,無論他是業輕的或是業重的,都能因此而得生死的解脫,最低限度亦可使他生到人天中來,享受人天中的快樂,不致墮落到惡趣中,受到極重的痛苦,證知誦經念佛,的確是能有益於亡者的。 在此不免有人要問:平時自己稱念聖號的人,尚不一定會有這樣的效果,臨命終時的人,只聞佛菩薩的聖號,怎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問題在於誠懇不誠懇。一般平時念佛的人,大都散心的稱念,看來口頭在念佛,而心從來沒有放在佛號上,更談不上有什麼誠懇,其效果自然很微。還有最大錯誤的,就是有些不明佛理的老太婆,念佛不求生淨土,而將佛號當錢看。說念一聲佛,可當一錢用,佛念得越多,將來在陰曹地府越富有。這不但褻瀆佛,且是貪心表露,怎得念佛的感應?又怎得念佛的利益?無怪念佛的人多,而得念佛效果的百不得一。 至臨終聽聞聖號的人,時間雖然不多,念的又是別人,由於當時心念專一,又是一片懇切至誠,所以所得效果,不同平時念佛。如人在路上行走,突遇凶悍的盜賊,從後面追趕上來,或要搶劫自己的財物,或要解決自己的生命,是時求救的心,自然非常懇切,而所得的感應,當然亦必迅速。中國有句俗語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人在生時,說話儘管不怎樣可靠,可是到生命快要結束時,感到自己的來日無多,不能再對人說欺騙話,所以所言也就出於真誠。是以人在臨終時得聞聖號,內心感到清涼,至誠接受,當然會得解脫或上昇! 死後得孝子賢孫的超薦,固會使亡者得益,但七分中只得一分,其餘的六分,還是生者自得的,所以佛法雖不忘於亡者的救拔,但更重要的還是希望我們自己來修。利益存亡品說:「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是以在世做人,特別做個佛弟子,應自己不斷的修諸福業,不要等死後由眷屬來超薦。如以為我的子孫很孝順,在我死後,他們會來超度我的,我亦可以得解脫的,何必要我現在辛辛苦苦的修,現在得享受時且享受,死後自有兒孫來處理。假定這樣想的話,那是極大的錯誤,對自己是絕對不利的,希望諸位特別留意! 吾人生存在這世間,不是什麼都如意的。諸如衣食的時感缺乏,謀求事業的難遂心願,或為疾病之所糾纏,或遇各種凶衰事件,使得家庭不得安寧,或本圓滿的家庭,忽發生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甚至於睡夢間,亦神魂顛倒的不安……這在現實世間,可說時常聽到見到的,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就是此意。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受到這樣的打擊,遇到這樣的災難,便覺自己的前途,已經沒有了希望,不是走上自我毁滅的一途,就是走上鋌而走險的絕路,以致世間問題,層出不窮而來!殊不知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另求適當的辦法來解決! 依地藏經告訴我們,人生不論遇到怎樣拂逆的事,都不要對自己的前途絕望,只要你這個人,能聽到地藏菩薩的聖號,或見到地藏菩薩的聖像,至心恭敬的稱念聖號至一萬遍,那你所有的種種不如意事,就會漸漸的得到消滅,亦不致於有什麼神魂不安的現象出現,甚至還能得到地藏菩薩為你摩頂授記,說你將來可成無上正覺。證知稱念聖號及誦地藏經,對自己確有很大利益。希望諸位不但在這七月要讀誦稱念,就是在平時也要讀誦稱念!不過話說回來,本堂舉行地藏法會,旨在超度宗親先亡,除讀誦地藏經以求超度,二十六日,千萬不要帶紙錢來 燒! 效法地藏菩薩的慈悲與方便 成一法師 ——為慶祝地藏菩薩聖誕而作—— 農曆七月三十日,是大願地藏王菩薩的聖誕。因為地藏王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以他的願力為最大,而菩薩自示迹安徽九華山以後,在全國各地顯化的感應事迹又最多,尤其他那「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偉大願力,早為各界知識份子所欽敬嘆服。也許因為地藏菩薩誓度地獄罪苦眾生的原故吧,民間一進入七月,就忙著追薦祖先和超度孤魂的佛事,農曆七月儼然已變成「地藏菩薩月」了。菩薩的偉大精神,給國人的影響之深由此可知! 一般祗知道,地藏菩薩的精神,重在人倫孝道,其實提倡孝道,祗不過是菩薩攝化眾生的方便之一。他如:不重名位、敬事負責、重視民生、鼓勵學問、提倡慈濟、勸善罰惡等,大悲、大願、大方便法,無一不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愷切之訓示。若僅以提倡孝道及救度鬼趣為菩薩之能事,那就不夠了解地藏菩薩的偉大了。請將上述數項菩薩利生的方便,略事繹述: 一、不重名位:地藏經說:教主釋尊,曾確切指出,地藏菩薩在無量無數不可計劫以前,就已證得了十地的果位。根據教養的斷證位置說,從凡夫至佛果,須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就是從凡夫至初地,為第一個大阿僧祇劫;從初地至七地,為第二個大阿僧祇劫;從七地至等覺,為第三個大阿僧祇劫;等覺以後,再經一百劫修相好,然後,就可證得妙覺佛果。今地藏菩薩,既老早就已證得十地果位,而又不休不息的往來於三途六道,勤苦度生,照理應該老早就成佛了。然而他始終居於菩薩地位而不取正覺,這就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只知做事,不重名位的偉大表現,這是多麼值得我們效法的偉大精神啊! 二、敬事負責:地藏會上,佛陀曾再四的囑咐地藏菩薩,要他在彌勒未成佛以前,負責救度三途六道一切罪苦眾生,乃至不使有一眾生墮落惡道,或有一生作惡,而最後乃至臨到惡趣門前的人,祗要他能回心向善,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或一句大乘經典的話,總要地藏菩薩去及時救度,不讓他墮入惡道。地藏菩薩接受了這個重託以後,就一直不眠不休,此界他方,天上人間的廣作救度眾生工作。這種敬事負責的精神,也是非常偉大的! 三、重視民生:地藏菩薩可以說是一位人生佛教的推行者,他從不教人但忙生死大事,而處處顧到人們的現實生活,如地藏經佛告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菩薩重視人們生活之悲願,於此可見一斑。 四、鼓勵學問:智慧是成佛的主要條件,諸佛菩薩教化眾生,莫不教人讀經聞法。但是對那障深業重,不能讀經聞法的人,很少提示挽救之道。唯有地藏菩薩,大悲願切。對此立有詳細挽救方針,如地藏經佛告觀世音菩薩偈云:「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斯人有業障惑故,於大乘經不能記。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語,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於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根耳。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菩薩鼓勵人們為學的精神與方便,又是多麼的不思議啊! 五、提倡慈濟:慈善救濟,本是佛教的中心工作,諸經典中多有論列。但未見詳細規畫,唯有地藏菩薩,對這慈濟工作,特別重視。而佛陀也為他更加詳盡的指示,如地藏經佛告地藏王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 遍 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像這類布施功德的分析,有十條之多,而地藏菩薩對慈善救濟工作的重視和提倡,亦此可見。 總之,地藏菩薩的度生方便是無窮的,而地藏菩薩為法為人的偉大精神,是在在值得我們效法的。在這世界動亂,眾生多難的今天,我們無論是從支持政府的經濟建設,或是轉移社會的不良風氣,乃至救濟苦難的人類等各方面來看,都需要學習地藏菩薩的慈悲和方便,發揚和效法地藏菩薩弘法利生的慈悲精神! 地藏菩薩本願功德頌 了然比丘 稽首地藏王 功德妙難量 慈心深逾海 願力廣無疆 昔為光目女 大孝度親娘 供養過去佛 覺華自在王 感佛空中現 告知母生方 承汝孝敬力 出獄生天堂 光目心歡喜 立發大願王 願我盡未來 苦海作舟航 眾生悉度盡 我方證涅槃 地獄如未空 誓不作法王 發大誓願已 生生勇力強 歷劫修萬行 身居常寂光 分身千百億 塵剎現地藏 常在幽冥中 方便作教王 救度諸眾生 脫苦生天堂 佛果悉皆圓 各界坐道場 自現聲聞身 分身遍十方 無量合一身 一身化無量 佛在忉利天 金口讚地藏 功德妙難思 遍界利冥陽 若有諸眾生 禮念地藏王 所求皆如意 隨願功不唐 若有厭女身 恭塑地藏王 後世得人身 具足丈夫相 若有殘缺人 敬刻地藏像 後世得人身 相好諸圓滿 若欲求智慧 虔造地藏像 後世得人身 大智通三藏 設欲求男女 敬事地藏像 隨意獲男女 容貌悉端莊 若有疾病人 呻吟久臥床 虔誦地藏名 迅速得安康 或因怨家類 被捕禁獄房 虔誦地藏名 解冤得釋放 若人惡業重 禮拜地藏像 虔誦地藏名 消除諸業障 若有孝敬人 發心度先亡 虔誦地藏經 滅罪生天堂 若有刻此經 流通遍十方 存亡均沾利 獲福俱無量 我今題此頌 功德如毫芒 回向諸有情 同生極樂邦 靈巖山求願弟子比丘了然和南敬題 四十年親歷靈感彙記 聶雲臺居士 前清宣統元年之冬,予妻蕭夫人患子癎症,抽搐不知人事。胎下後昏迷不醒,目閉口噤,經兩日夜。予守坐榻旁,無所為計。病人忽開口呼予及小兒名,「速叩頭拜觀世音菩薩」,予問云:「菩薩在何處」?夫人云:「在窗臺上」。予等拜畢,病人目已能開,神智清明,言語如常。予問云:「菩薩著何衣服」?夫人云:「著白袍,繡卍字」。次年吾妻特製繡卍字袍,予親赴普陀送於廟中。適與伍廷芳博士同舟,渠極言素食之益,予即從此不食肉類。其因緣亦甚奇也。予妻遵吾母之教,毎月逢九持觀音齋,並焚香禮拜,其母病危時,嘗割臂肉煎藥奉母,其志心誠孝,故病中蒙大士顯靈救拔,非偶然也。 民十三年,予因實業失敗,閉門思過,每日讀金剛經及觀世音普門品經。予一人獨居三層樓小室,旁一圓室玻璃頂,甚光明,室中空無一物,惟一書案一椅為予誦經之所。一日誦普門品時,忽聞檀香,然並無香爐,誦經畢,至祖宗堂觀之,亦非有人燃香,此為第一次聞香。 民十五年農曆正月,予至蘇州寓李柏農居士家,居士教予誦楞嚴咒心僅七句,謂予云:「此咒有無上威力,誦之有大利益」。是夜元宵,予與居士至南園荒地步月,其地人家甚稀,皆以種菜為業,夜間家家閉門,寂無聲響。予默誦日間所學咒語,至一荒橋上,忽聞異香撲鼻,百步之內並無人家。予問李居士「亦聞香氣否」?居士言:「已聞之,君殆在持咒乎」。其香之妙,尤勝於沈檀,顯然為咒之感應也。 民十五年,予每早與吳覺初居士等,讀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一卷。傅君翰飛,留美紡織畢業,在恆豐廠服務者,每早亦趕來誦課。一日,約在仲冬,正誦經時,忽聞桂花香,誦經者四人同聞之。課畢至堂屋,問他人亦聞香氣,實無一切有香之物也。 民十七年,予在堂屋大士像前禮拜訖,登樓至母室。母問云:「汝適所焚香味甚佳,殆非尋常之香」。予答云:「誠然,內有沈香」。然吾母何以能聞見,其事甚奇。因吾母數十年鼻聾不聞香臭,即就鼻嗅之亦無所感覺也。因問母云:「昨日配紅靈丹在此室中和麝香冰片,母亦聞其香氣否」?母言:「卻未聞見」。予曰:「我在大士前為母默禱之感應耳」。母甚欣然,蓋樓下焚香處距樓上母室頗曲折,而能聞其香氣甚佳,非大士示現靈異而何? 民十六年,予借湘陰郭涵齋居士朝普陀,遂至育王寺禮舍利。先至天童寺禮佛,天童為有名古道場,距阿育王甚近、清末時,高僧八指頭陀住持此廟。八指頭陀本農家子,其父為郭居士家佃農,居士幼時常共游戲,後其父捨頭陀與寺僧為徒,素未讀書,在廟學課誦,始略識字。自以為天資暗鈍,對於經義不能了解為恨,遂辭師往朝普陀,並往育王禮舍利以求開慧。居育王數年,於佛誕日燒兩指供佛,惟餘八指,故稱八指頭陀。次年仍自覺慧悟未開,又於背上挖肉,炷油點燈。旋返長沙,過洞庭時,登岳陽樓,忽成詩一句,曰:「洞庭波送一僧來」。至長沙遇一僧,有詩名,即以詩句問之。僧云:「此句大佳,將來必能成詩家。」遂教以讀唐詩三百首,前此固未讀過任何古詩也。自育王歸後,對於經典遂能了悟,解行相應,為僧界所推崇。而頭陀仍習各種苦行,如狗鉢賸飯,廚中餿飯,皆取食之。而詩名大著,清末大詩人王君壬秋常與唱和。後赴寧波天童寺任方丈,十數年以終。塔(僧墓立塔)在天童寺門外,塔旁建廟三間,內供頭陀畫像。予入寺聽講經,郭居士則至頭陀塔廟內念佛二小時之久,云與老友共盤桓也。旋離寺,寺前有大樹林長約一里,予等在深林中行,郭輿在前,行數十步,郭君伸首望後,問予云:「汝聞香氣否」?予曰:「未聞」。又數十步,郭君又伸首出問予「聞香氣否」?又數十步復問,予皆未聞。後郭君告予云:「香氣直送至樹林盡處始止」。蓋顯然為頭陀示現靈感也。古來禪宗大德開悟者不可勝數,亦有得文字般若(智慧)者。頭陀以精修苦行而開慧悟,以素未讀詩之人忽能作詩,且格調之高,至難於比擬。頭陀逝後,詩人陳散原君刻其遺集,王壬秋君作序云:頭陀詩格之高,可比之唐詩僧某某等。次年又補作一序云:「曩所作序,言頭陀詩可比唐詩僧某某,今思之言殊失當,蓋頭陀詩格之高,非某某所及也」云云。兩序皆刻入集中,亦足見其欽仰之至矣。詩之為道,未易為普通人所了解。前清考試,人人作詩,至於翰林尤以工詩為要。大抵所謂工者,韻調鏗鏘,詞藻堆砌,自詩人觀之,止堪覆甕,不登大雅之堂。頭陀於古詩書初未入目,而能成佳詩,其後當然亦讀古詩,然讀書甚少,當然無故典可供運用。則其詩之佳處,純在素描天真,就當前情景寫實,同時具有最高之風度韻味,所謂天趣也。(新文學家林語堂君選明代文學十家以天趣為主。其中九人皆佛學家)禪宗開悟後,能開口自合道妙,辯才無礙,文字般若其餘事也。其示現香氣之靈感,可知頭陀開悟證果之成就甚高矣。又按晉魏六朝唐宋以來大詩人,十之九為佛學家,或有信仰之遺傳者,亦足見佛學與中國詩之關係,蓋佛學以除我執為澈始澈終工夫,我執既除,天真始露也。 予與郭居士同至育王寺禮舍利,(舍利為佛身火化時骨所結成精圓小粒)予兩年前已瞻禮一次。舍利藏於小鐵塔中,旁有空隙可以窺見。舍利大如胡椒,以金屬小柄下作爪形嵌舍利懸於中,如鐘磬之錘。予前所見者舍利及柄皆黃金色,此次與郭居士所見皆為暗藍色。兩人皆以為不吉。對佛懺悔。夜間各禮佛數十拜,次晨復請觀之,兩人所見皆金色,與予前歲所見同。予想舍利本外包金箔,但何以先日所見變為藍色,次早又為金色。各地來朝山僧尼及居士,禮舍利者每日多至數十人,禮拜後則由值殿僧從殿龕中請出,引入殿後天井在蒲圑上跪而觀之。觀者,所見形色各各不同,有見白光,有作紅色,或作黑色,或無所見,予詢之多人,皆不一致,蓋隨各人業力所感也。 顧頡剛夫人神回記 陳乃乾居士 燕京大學教授顧頡剛,是一位堅決主張無鬼論的學者。他不但對於虛無飄渺的鬼,不肯相信;即歷史上幾千年以來,認為確有其人的堯舜夏禹,他也百般攻擊,認為未必真有其人。八一三以前,北平學術界,有一個很著名的疑古集圑,頡剛和錢玄同便是這個集圑的中堅分子。自敵占了北平,頡剛就帶了他的夫人、女兒,跟隨政府西遷,住在四川的北碚鎮。三十三年的秋天,顧夫人就病死在北碚。 頡剛夫妻的情感特別濃厚。悼亡之後,他傷心極了,不願再踏進原來同居的臥室。因此把臥室的門關上,自己和女兒、女傭以及一個臨時來幫忙的親戚,同住在臥室外面的一間房裡。不料奇異的響聲和跡象,在這間空關的臥室裡,連續地演出,使頡剛和其餘的幾個人,都親自聽到、見到,這不能不使頡剛所主張的無鬼論根本發生動搖。 事情是這樣的:在顧夫人成殮後的晚上,十二點鐘以後,臥室內有很響亮清晰的皮鞋腳步聲,箱子蓋,和抽屜衣橱門等等的開關聲,凳子移動聲,似乎有人在匆忙地用力翻動和整理,直到東方將要發白的時候,方寂靜無聲。頡剛等四個人,在外房都聽得很清楚。第二天早晨,開門進去察看,卻一切依舊,絲毫沒有異樣。如此連續了三天,到了第四天的晚上,頡剛便在外房點幾枝蠟燭。這是他從舊書裡得來的智識,以為有強烈光線,可以使鬼不敢逼近。那裡知道,午夜以後,臥室的屋頂上,發生巨大坍塌聲,又似乎有一塊極重的東西,從屋頂墮落到地。少頃,又依舊是翻動和整理的聲音。但從這次以後,每天晚上不再有響聲。有人猜測,前三天,鬼是從外房進去,第四天為了畏避燭光,改由屋頂穿入。惟從屋頂進出,究竟不大方便,所以從此不再光臨。也有人說,他連續忙了四天,大概是工作完畢了。 到了神回的那一天,依照四川俗,把石灰鋪在臥室的地面,整天把房門關上,第二天開門進去,看石灰上面有無痕跡,便決定死者的亡魂曾否回來。頡剛就依法布置。第二天進去察看,見石灰上面有很多皮鞋腳印,鞋底的花紋,印得清晰。確是顧夫人幾年前在上海所特製,而現在已經裝入棺材裡去了。像這般花紋的鞋底,在四川是找不到同樣。這樁故事,我們在上海的朋友早已聽到,但總不能十分相信。前月,頡剛回來,我一見面就問起這椿事,他詳細訴說一遍。我問他:「你現在對於鬼的意見如何」?他接著說:「我不敢再說無鬼了,但這是現代科學,還沒有能夠發明的一椿事」。(錄六月十七日今報) 按無錫楊蔭渭居士與顧頡剛先生熟悉,亦親聞顧先生說過,此事確實不虛。 編者(覺有情三十五年七月份) 二十四年刊入地藏經後靈感錄六條 周邦道居士錄 李圓淨居士所編地藏菩薩靈感錄,已附列左履和、曹宗清、顧存信三則。故將首端夢見延壽、齋誦消腫、塑像癒病三條刪除,藉免重複,此處實存六條。 周邦道居士 謹識 禮拜安產 梁壁垣居士之長女,適張氏。曩年隨其夫赴河南某礦師之任。時適有娠,居士以無人伴往照料為慮。乃教令用黃紙書「南無地藏菩薩」,每晨焚香禮拜,生產必可安順。其女遵教奉行,及生産時,鄉間無看護醫生,而毫無所苦。越兩年又有娠,仍用前法,而所生子女二人,相貌端好,聰慧和善,余皆見之。 聶雲臺記 讀經夢母 吳契悲居士,江蘇人。民國十七年五月遭母喪,二七日後,遇趙雲韶居士,勸以念地藏本願經,遂以是日起,毎日焚香恭讀一遍,至七終而止。一閲月後,居士夜夢酣,忽作念曰:凡至心願見之人,終必獲見。遂念阿彌陀佛及地藏菩薩名號,俾藉威神,得至母處。旋覺頸後,有手推轉。遂依其向,騰空而行。穿過垣牆,了無障礙,兩目微啟,見物迷離。經過長途,得至一處,忽後有人,若偕來者。謂居士曰:「仍不得見,其將奈何。」居士舉首,見一叢林,即跪求地藏菩薩,告以母之近狀。忽聞空中,有人作答,而未聞悉。問偕來者所答何語,其人答言,為「弗退轉」。居士因念,既弗退轉,必已生西,答此語者,必為地藏菩薩。遂拜而呼云:「求菩薩發大慈悲,令得見母。」作是語已,同來者即指示上方。居士仰觀,果見樓閣玲瓏,備極莊嚴。偏左一巖,巖上有閣,其母探首窗外,而含笑容,以手相招。居士呼母,旋又見母立在廊下,衣色微黃,向之作語,但未聞悉,求母再說。母遂又言:「某某(居士弟之乳名)亦在此處」。正欲問母臨終之時,曾否覺苦,母已轉身,即將他去。遂急呼曰:「母自保重」。須臾間,母已登高處而隱。居士合掌,仰天呼謝地藏菩薩,而夢覺矣。 聶雲臺聞吳居士親述夢狀,記述如此。 按吳居士為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士,歸國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輯,後在蘇州任中學校長。近十年來捨棄各業,任民國大藏經校對職,其犧牲刻苦精神,即表現其對佛學信解之深。 聶雲臺識 免盜賊厄 弘一法師於十六年丁卯,住杭州鄉間某寺,室中供養地藏菩薩像,並常至心持誦聖號。一夜有盜數人入寺,持刀威脅僧眾,劫去銀洋物件,推法師房門,竟未得入。法師惟聞樓上有人往來說話音聲,並不介意,終夜安眠,未受驚怖。 釋亡言記 癒病增福 十八年夏,予赴廬山養疴,抵山而大病,臥四閲月,不能起床。時梁壁園居士在山,告小兒以地藏靈感事,並勸其念地藏經,為予消業。小兒遵命,念十餘日,而予病大有轉機,遂得下山返滬。同時兒婦得孕,次年誕生一男,予於是印地藏靈感錄多冊送人,報佛恩也。廿四年三月二十八日。聶雲臺記 聾聞佛聲 惲鐵樵君,為中醫革新派之前輩,南洋公學畢業後,曾任湖南優級師範英文教授,後充商務印書館編輯,研究醫學,尤精於張仲景傷寒論,治療頗著良效。因讀予之文字,通訊來訪,遂成契友。然對於予之勸人學佛,殊不謂然,屢函辯論。二十三年秋,予贈以淨土聖賢錄一冊,後來函云:初讀一遍,仍舊不信;繼自思不信之故,殆由我見執著,何妨信以為真,遂再讀兩遍,心頗悦豫。旋又讀予所贈地藏本願經十餘日,不懷疑貳。忽於農曆九月觀音誕日晨四時,聞磬一聲,繼以念佛,字字清晰。然惲君耳聾十數年矣,雖耳邊大叫,不能聞聲,今聞念佛之聲,連續數十句,其音勝妙,生平所未聞,初疑係其夫人念課,而尚在旁床未起,驚詫之餘,不覺全身戰抖。次早四時,聞聲如故,遂隨之而念佛。其日下午坐樓下,聞聲如前,皆先磬一聲,後念佛號,一日食蟹,而次晨佛聲不作,乃默禱云:「願此後終身不食蟹」,隨念南無地藏王菩薩七聲,磬聲旋作,佛聲隨之,繼續半年餘,日日聞聲不輟。初以為大小腦之病態,然不聞他種聲,故知為地藏菩薩靈感,導之令其念佛。二十四年三月遣人送來二百元,托予代印地藏經,囑予序述其事,以報佛恩。當時曾屢以書來,自述其異。其夏六月,先生逝世,惲夫人及公子述逝時情形,實錄如下:先生逝之前三四日,自言將去,吩咐後事,其清明,又命家人勿哭,須人人幫同念佛,逝之晨,忽昂首有所視,告家人言:「汝等見此大賬簿否」?家人問賬簿寫何物,又翹首注視。良久答言:「所寫甚多,字看不清」。後又言:「我乃往善處,汝等勿悲」。又言:「我已能知過去未來事」,家人請其略說,答云:「不可說,汝等但加緊念佛」,自亦念佛不停。氣將絕時,已不能出聲,口脣仍繼續動,蓋仍在念佛也,決為往生淨土云。 謹按先生前為商務印書館小說月報編輯,文字中每有譏諷佛法,至於閒談隨意訕笑謗佛,尤為常事。其夫人念佛已有十數年,先生輒指以告友人云:「渠欲生西方,我則將生東方」。此蓋自命開明而輕笑佛教徒為迷信者之常態也,然以夙世善根因緣,因文字與予相契,終得聞法而受其實益。蒙菩薩垂慈接引,以極聾之耳,日日聞佛號,使彼於所最反對之念佛往生法門,不得不起信仰,且數月佛聲不斷,使之不得不感覺鬼神及佛菩薩之常在左右而生畏懼,因而至誠懺悔,夙業潛消。其所見大賬簿,即一生善惡等業也,此賬薄初不待他人書之,吾人一動心念,即已自著筆於其上。賬簿上,吾心之影也,乃至天堂地獄,亦皆唯心所變現。罪苦形罰,淨土極樂,一一皆自業所感也,當生死關頭,為一生善惡業之發現。常人當此,大抵神志昏亂,不能自主;況加痰風喘搐,雖欲矯強作態,勉為鎮定,而不可得。惟精修淨業者,逝時身心泰然,雖有重病,此時不感痛苦,故能從容念佛,不為俗累業緣之所障礙,讀者勿以為臨終能清明念佛為輕易平常之事,而忽視之也。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鐵樵先生為人忠直,勇於赴義,其治醫學,念念濟人,此亦其淨業成就之正因也。 二十四年六月廿九日。聶雲臺記 右稿原刊入地藏經之後。當時予輓以一聯,漏未附入,茲補錄如後。聯云:「千載傷寒紛聚訟,仲景殆所痛心,大著今傳,羣疑應釋」。「十年爆竹不聞聲,彌陀忽然入耳,一蒙得悟,眾聾皆聰」。上聯敘先生傷寒學著作,下聯敘此事頗切當。 庚寅夏聶雲臺補誌 拜經癒病 家母張氏,賦性賢淑,三䣊咸欽。曩於往生咒、觀音經,極為純熟,但無常課。年五十,屏除肉食。歷數載,忽覺步履不適。繼而兩臂不能上舉,漸至腰軟背曲,拘攣牽痛,不能舉步,自廳堂以椅舁之出入。旋家母與鏡先後歸依三寶,供觀音地藏二大士聖像,昕夕敬禮念誦。家母雖因疾苦纏身,亦終日念誦,且每日須焚香禮拜,命鏡從旁扶掖,力憊不少輟。如是年餘,鏡乃發心恭誦地藏本願經,以資祈禱。然文甚長,碌碌生計,難以卒誦。乃默誦全經十三品諸事迹,而熟記每品之經題,代之以拜。如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先觀此品經題,併想經義,而後下拜。於分身集會品第二,乃至囑累人天品第十三,亦復如是。拜已,復稱地藏菩薩聖號數百聲,然後回向,若是權宜,深恐不能上契佛心。行之數月,忽一日,家母端坐時,昏不省人事,鏡驚惶萬狀,趨近母側,合掌稱念大士聖號,僅數十數聲,即見清醒。旋嘔出黑色渣滓之水數碗,似為積年鬱血。急延名醫診治,認為氣血虧損,難以奏效,開方試服。鏡復跪於大士前,虔求慈佑,晝夜稱名:不離於心。藥祇進一劑,病狀漸見起色。鏡祈求之誠,益加懇切。後此家母漸能行動,出入祇須攙扶。逾數月。竟可挂杖獨步,今則不憑杖亦行動自如。現年六十有四,每日禮佛恒數十拜,自起不須扶持。亦不覺苦楚。。痼疾多年,不藉藥石之功,而得自然痊可者,世所罕覯。蓋以地藏大士,誓願宏深,利濟有情,靡有不周。但能發願虔誠,莫不有感斯應。稽諸往述,記轉昭然。觀於家茲所獲靈感,益信然矣。謹記此以為世人勸。時乙亥夏六月。 三寶弟子鏡庵筆述 為了父親,我寧願吃素 潘安邦誦地藏經救父親 聯合報記者 骨肉至親,面臨生死關頭,最是令人彷徨無助。三年前的某一個夜晚,潘安邦的父親,突然胸部刺痛難忍,他陪著父親,在生死的邊緣掙扎…… 陳履安先生的兒子,因他父親學佛參禪,而虔信佛教,後來乾脆出家,成了見安師,潘安邦也是因為父親的一次生死徘徊,而成為虔誠的佛教徒。至今他已茹素三年,他並為父親許願終身茹素,因為他認為在生死的剎那見證了靈感、奇蹟。不論是否真有宗教的靈蹟,那總是動人的父子至情。 在骨肉至親,面臨生死關頭時,最是令人徬徨無助的。 三年前的一個夜晚,他父親駕車回到家門口時,突然覺得左胸像被人剌了兩刀、劇痛難忍,於是潘安邦陪著他,立刻坐計程車到醫院去掛急診,診斷出他得了和蔣緯國一樣的病——主動脈剝裂。曾有一位華航駕駛在空中就因這種病發,還未抵達地面就魂歸離恨天。這種病,生死只在一剎那間。眼看老父病危,送進了加護病房,一切只能聽天命安排。惶急中,潘安邦想到過去,曾經驗過每次念佛經,都有奇妙的感應,因此趕回家中,取了地藏經回醫院,所幸父親的病沒有繼續惡化。 加護病房有嚴格的探訪規定,潘安邦衣不解帶的在病房門口念經守候,只要一有機會,他就衝進去為父親打氣,連護士也不忍心攔他。有一天,父親告訴他:「好久沒看到太陽了,好想走回陽光底下去。」父親的話讓他決心放下一切作,陪父親度過這段最難熬的時光,再走回陽光底下去。他每日更勤於念經,祈求佛助。兩個月中,他陪父親三次進出加護病房,毎次父親都在生死邊緣掙扎。 兩個月過去了,台大心贜科的李源德教授,看了照出來的片子,發現他父親主動脈的傷口,竟奇蹟似的癒合了。家人感謝醫生時,醫師卻說道:「謝我幹嘛?謝佛菩薩吧!」 陪父親走過生死關頭,使得他成為虔誠的佛教徒,更許願終生茹素。今年五月他到了南投的靈巖山寺去打佛七,清苦無塵的七日靈修;在他重回滚滚紅塵時,恍若隔世。但也使他知道,自己尚無法忍受出家的清苦,而暫時放下出家的念頭。但是,終身為佛教徒的誓願,使他在七月受了五戒,他希望自己的修持,也能為父親帶來福報。 成一錄自83年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