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盂蘭盆經》(目蓮救母故事)附:農曆七月為教孝月而非鬼月 一、目蓮尊者法相 南無盂蘭會上佛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二、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蓮悲哀。即以鉢盛飯。往餉其母。母得鉢飯。便以左手障鉢。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佛告目蓮。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時佛勅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時目蓮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蓮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時目蓮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切餓鬼之苦。目蓮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可爾否。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時目蓮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接誦報父母恩咒(世間有生 無不從父母而得能誦此咒及能 慎終追遠恩無不報)四十九遍 南無密栗多哆婆曳娑訶 三、農曆七月為教孝月而非鬼月 (一) 前言 中國社會每年一進入農曆七月,就會在各處興起祭祀祖先,超度無祀孤魂的佛事。因此,民間把這個七月混稱為鬼月。據說七月初一是開鬼門的日子,那些在鬼世界的野鬼孤魂,可以出外度假,接受社會各界好心人士的超度與供養。一直到七月卅日才由地藏王菩薩把他們收回去,重新過著那暗無天日的鬼生涯。因此,人們把七月卅日叫做關鬼門的日子。 其實,以上這種種傳說,都是毫無根據的,也有人說:這是佛教傳來中國以後,因為目蓮尊者救母的故事,再加上相傳地藏王菩薩是七月卅日成道的,經過世俗間的牽強附會,把這兩個故事連在一起,再加上道家者流的刻意編排,於是乎把這個原本是宏揚正法,提倡孝道的莊嚴的七月,給醜化成陰森森的鬼世界。這種風氣發展開來以後,人們對於七月都懷有幾分怕怕的意味。因為大家都認為七月是鬼月,所以七月裡沒有人家奉行結婚典禮;也沒有人家開張做生意,甚至於連搬家喬遷也要避開這個月份。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是這個月生的孩子,人家都喚他為「鬼兒子」,真是荒唐透頂! 我們為了糾正以上這些迷信的傳說,所以想藉這個炎夏剛退,涼秋將臨的時刻,來說明一下,有關目蓮救母和地藏王菩薩成道的這兩個故事,掃除人們心理上的懼鬼陰影,並顯示佛教教孝的深義。 (二) 目蓮尊者的救母 目蓮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在佛陀的弟子當中,向來是以神通第一見稱的。原來當佛陀在世的時候,規定每年自四月十五日開始到七月十五日圓滿,這三個月是不出外化飯,佛率大眾弟子們集體在精舍裡,結夏安居,用現在的話來說,也就是一種定期訓練。在這三個月當中,佛弟子們一個個都在努力用功,希望能夠早成正果,所以每年到七月十五日安居圓滿的時候,都有很多弟子證得了阿羅漢果。因此,當時的佛教界把七月十五日這一天叫做佛歡喜日,因弟子都得道了,也表示佛陀的教化成功了。所以,佛在這一天非常歡喜。目蓮尊者就是在某一年的這一種訓練期間得道的。大家都知道,目蓮尊者是一位非常注重孝道的佛弟子。當他修成阿羅漢果得到六種神通之後,他馬上運用他的天眼通去尋找他過世的母親;結果發現母親墮入餓鬼道中,祗見母親骨瘦如柴,腹大如鼓,口中吐出饑餓的火焰,痛苦的形狀,令目蓮感到萬分的悲痛,於是立即準備一缽飯菜,乘著神足通趕往餓鬼道去供養他的母親。誰知飯菜一到了他母親的面前,卻變成一堆火炭,他的母親根本無法受用。目蓮尊者見此情景,不禁嚎啕大哭起來,立刻奔回精舍,請求佛陀指示救母之道。佛陀告訴他說:「汝母罪業深重,非汝一人力量所能救拔,今天剛好有許多聖者初成道果,汝可以百味香齋果品,著於盂蘭(此乃印度話國語翻做解倒懸),盆中供養眾僧,懇求聖者們為汝母懺悔修福,當得解脫餓鬼之難。」目蓮尊者如世尊教,誠修齋供,供養得道的高僧,其母即於是日,仰仗佛力,離餓鬼苦,得生天界。釋迦世尊同時還告訴他的弟子們說:「凡為父母盡孝道者,可於每年七月十五日舉辦盂蘭盆供,供養有道高僧,其功德自然可以超度過去的父母;同時也可以使在堂的父母增福延壽。」這就是盂蘭盆會的由來。 從這個故事的整個內容來看,它絲毫沒有不吉祥的意味;相反地,卻充滿著教孝的精神。所以我們不應該把七月喚做「鬼月」;而應當改稱為「教孝月」才對。更何況佛陀以正道訓練他的弟子,使成阿羅漢果,讓跟隨佛陀的弟子們都能轉凡成聖,離苦得樂。那麼這個七月,應該算是最吉祥的月份了。凡是在這個月裡面,結婚生子,喬遷開張,都應該是大吉大利的了。 (三) 地藏王菩薩的成道 地藏王菩薩,在佛教裡面,是一位願力最深的大菩薩。他不但是要度盡世間的眾生;同時也要把地獄裡面的眾生都度化成佛,然後他自己才肯成佛。因此,有人誤會地藏王菩薩是專管地獄眾生的,真是天大的誤會。地藏王菩薩是那一天成道的呢?在佛經上也是找不到他的來歷;但是在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說,地藏王菩薩是七月卅日成道的,這個故事的流傳,也有是歷史性的。據說,在唐朝時代,有一位高麗王子,名字叫做金喬覺;他放棄宮廷的榮華生活,到深山去出家修行,他聽說中國佛教非常興盛,高僧如雲,於是就發心渡海來華,在某一位禪師的座下悟得了法旨之後,就到安徽的青陽縣九華山創建一間茅蓬,開始實際修行。後來知道他的人愈來愈多了,有很多從遠方來的學者跟他學道,茅蓬簡陋狹隘,無法容眾,於是他向當地一位退休官員閔閣老募化山地,擴建叢林;閔閣老早已欽慕他的道德修養,於是向他說:「你要多少地,隨你取用好了。」金喬覺比丘回答說:「我祗要一袈裟之地就可以了。」閔閣老說:「那是太容易的事了,你去量吧!」誰知金喬覺比丘撒開他的袈娑,竟蓋滿了九座山頭,閔閣老見他神通如此廣大,格外的驚奇和高興,於是乎就把他袈裟所覆蓋的山地,全奉獻出來了。原來這九座山頭聚在一起,很像一朵蓮花,所以金喬覺就把這座山命名為九華山。經過不久,十方道俗雲集,很快就成了一座有名的道場了。金喬覺比丘宏揚佛法,度人無數,連閔公的兒子也跟隨他出家修道,那就是道明比丘。在金喬覺比丘九十歲那年的七月卅日,他坐化了。後來的人認為金比丘,他的種種行徑,都好像地藏王菩薩的那樣大願無邊,廣度眾生,所以就把他當作是地藏王菩薩的轉世行化,這就是七月卅日地藏王菩薩成道傳說的由來。 我們讀了地藏王菩薩的故事之後,可以知道,地藏王菩薩不但沒有專管地獄開關鬼的記載,而且根本就沒有跟鬼發生任何關係,世人大概因為地藏王菩薩曾發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所以就誤以為地藏王菩薩是專管鬼道的,真是天大笑話。 (四) 結語 有關於七月裡許多神神鬼鬼習俗的形成,既然是由於目蓮尊者的救度母親,以及地藏王菩薩轉世行化的故事而來,我們就應該把這兩個故事的精神,加以發揚光大,使世人都能夠知道用佛法來修養自己的德行,以轉迷成悟,用佛法來孝敬自己的父母,使民德歸厚;尤其在這個科學昌明的時代,我們舉凡有所作為,都應該合乎聖道,順乎人情,而不應該以訛傳訛,迷信下去;尤其佛教徒更應該加強佛法的宣揚,用正信的佛法來導正社會風氣,使人心趨向於正道,這是我們佛教徒,今天應該努力的方向。 成一法師講・學生妙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