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七開示錄》 一、前言 妙然老法師!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是法雲寺舉行藥師佛七灑淨的一天,也就是藥師佛七的頭一天。剛才大家所做的,是嚴淨道場的儀式,明天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佛七法會的修持程序。 講開示,本來是從法會進行以後才開始的。因為今天有幾位遠從大甲來的居士,希望能在今晚聽些佛法帶回去,所以我就把此次藥師佛七法會重要的意義,作一個簡略的說明。 藥師佛七法會,是依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而舉行的。但藥師佛七法會,在一般的佛教寺院是較少舉行的,普通都是打念佛七或打禪七,念的是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聖號,禪七就是靜坐參禪。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那時我國的中央政府是在南京,考試院院長是戴季陶先生。他是位虔誠的佛教徒。除了戴院長,還有司法院居覺生院長,以及當時很多的政府首長,也都是熱心於佛教的修學者。過去在大陸,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胞是信仰佛教的。據抗戰以前的資料統計,我們中國當時能夠上數的大寺院,有五十萬座之多,出家僧眾有三百多萬,師徒相傳的小廟不算,可以想見當年佛教在大陸的盛況。戴院長的愛國情操與對佛教的虔誠修學,是語言難以形容的。由於他常到南京的寶華山研修佛法,因而跟出家人接觸的機會較多,所以他很暸解當時的佛教是偏重自修,而忽略了對民間社會的傳播。為此,他非常鼓勵出家人,必須多作弘法利生的事業。 那時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不久,國家雖然統一了,但是國家的處境還是相當的艱難。從滿清末年以來,國家一直受到列強的欺侮,尤其是日本,時時刻刻想侵佔中國大陸的領土。先總統蔣公,於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以後,立即展開國民訓練工作,期能強化組織以抵禦外侮。因此我們的戴院長,才發起在寶華山啟建一次藥師法會,希望借佛、菩薩慈悲的感應力量,使日本能放棄侵略中國的野心,也希望自己的國家減少災難,使人民都能安居樂業,更希望政府能從此強盛起來,以擺脫外侮、廢除不平等條約,讓全國軍民能過著真正安和樂利的生活。 戴院長為什麼要選擇《藥師經》做為護國息災的經典呢?因為他讀了此經以後,知道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所發的十二條大願,每條都關心到人民的生活,從衣、食、住、行,到身體的疾病、殘障,乃至蟲獸之害,貧窮負債之累。藥師佛針對人類可能遭遇到的災難疾苦,而發下了十二種大願。這十二大願和我們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推行的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意旨有許多相符合。因此戴院長才想到,要發起藥師法會,並且特別把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大願原文,加以簡化、口語化,以一種讓大眾都懂的文字,抄寫出來,作為藥師法會的誓願文辭,用以向佛、菩薩稟白我們的要求和希望。同時還把十二大願的願文,用醒目的大字,一條條地用楷書寫出來,張貼在寶華山的大門口揭示牌上,讓上山拜佛的民眾,都能看到藥師佛的十二條大願的條文。 那一次的護國息災大法會,是請西藏喇嘛領袖班禪活佛主持的。為什麼要請喇嘛活佛來主持呢?因在《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後面,有藥師灌頂真言、十二藥叉護法神將立誓護法,所以密宗學者把這部經作為他們修行的一部重要經典。那時的班禪活佛,又正好在南京參加政府的某一會議,於是就把他請來主持藥師法會。戴季陶院長每天除了跟隨出家法師們誦經、禮佛、修法外,還邀請了一些政府首長,到寶華山來上香、禮佛,祈求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就是我們國內第一次舉行的藥師法會。 民國以來第二次藥師法會,是在浙江寧波天童寺舉行的。天童寺是很有名的一座禪宗道場。當時的住持愛國心誠,眼看國家多難、民生艱苦,特請太虛大師蒞寺,主持護國息災祈福大法會。在那一次的法會當中,太虛大師特別為大眾宣講了這部《藥師經》。他的弟子竺摩法師把他說的法筆錄下來,成為一部《藥師經講記》。在《太虛大師全集》裡面有這部書。內容講得非常好,尤其適應民心、適應國家的需要。他特別強調,藥師佛的悲願,是在改善民生、改善大眾生活,希望大眾都能生活在和樂幸福的人間安樂土中。 政府遷臺以後,舉行過許多次的仁王護國息災大法會,很少有人舉辦藥師法會。直到民國四十一年,臺北建康書局的張少齊居士,他個人舉辦了一次藥師法會(我也參加了),依照《藥師經》所說,經堂中除供奉七尊藥師佛像外,還如法地點燃了七七四十九盞佛燈,每天按時誦《藥師經》,念藥師佛聖號。七天法會做下來,那些藥師佛燈的燈炷上,都結了許多燈花舍利。這是民國以來舉辦的第三次藥師法會。之後,民國四十三年在台北善導寺也奉行了一次藥師法會,由印順法師所主持。他在法會期間,也為大眾講了一遍《藥師經》,並有講記行世。那一次法會也是很興盛、很成功的! 二、法會緣起 這一次苗栗法雲禪寺的妙然法師,為了迎奉泰國華僑送來的七寶銅佛像,以及寺中的三寶佛像失而復得,特啟建這一次的藥師法會,有著深長意義。除了為迎奉泰僑銅佛及本山三寶佛像失而復得而慶祝外,當然也有為國家人民求幸福平安的悲心大願。所以當我們有此殊勝的機緣,來參加這次藥師佛七法會,應當好好地把握此一良機,放下身心認真修持! 此次妙然法師請我來此,講一些有關《藥師經》的道理。我個人覺得本身的學識粗淺,不敢承當,但在妙然法師的誠心禮請之下,只好勉強答應下來。目前我華嚴蓮社也有法會,再過兩天才能圓滿。幸好我們有新任的住持了中法師在領導,所以我才能有機會來此地與大家結緣。 現在,我要說一點有關佛法方面的話。我們要知道佛陀出世說法,關心於人類兩個問題:一是人類生活的問題,二是人類生死的問題。佛法未傳入中國之前,很少有人注意到人「死」後的問題。儒家所謂:「未知生,焉知死?」過去中國傳統的思想,認為人活著是在陽間,死後就到陰間;人和過世的人,就在這一陰、一陽兩個世界裡。因此人們認為陽間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陰間也同樣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所以孝子賢孫們,為了照顧死後的先人生活,就用紙紮成房屋、家具、衣服、錢幣,燒給他們,也就算盡了人子之道。對於「薦亡往生」這問題就不太重視。而佛法就不同了。因為佛家主張六道輪迴,指出人死之後,有六條路可走。這依中國文化來說,是一種非常特別而新鮮的學說。當大家接受了這種學說以後,紛紛希望來生能勝過今生,因而西方淨土法門,就此應運而生。利用佛法來超度過世的親人,尤能表示孝道。中國人向來重視孝道。佛法既然可以超度父母親人,使他們上生佛國或天堂,當然爭相奉行。此風氣一經開展,迅速地流傳到民間。因此大家把對佛法的認識,集中到超度亡靈上面去,很少有人去注意到佛法是最重視人們的生活問題的。因此,這解除人生苦難的藥師法門,也就很少有人注意到了。實際上,藥師法門不但注重現世的人的生活問題,同時也注重人的生死問題。只要按照藥師法門如實修行,誠心誠意地念藥師佛的聖號,在人臨命終時,也能蒙藥師佛放光接引,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所以我們說,佛法不但重視人的「死」的問題,同樣也重視人的「生」的問題。 佛法把眾生追求的幸福安樂分成三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的美滿幸福,第二種是解脫生死的痛苦,第三種是得到大乘佛果的究竟快樂。現實生活的快樂容易令人墮落,佛要我們不要貪著。二乘人解脫生死的快樂,祇是一種暫時的斷除煩惱,證得偏空涅槃,只知人空、不知法空。成為佛道的中途休息站。其實要証得無上佛果,才是究竟離苦得樂的目的地!但是一般人學佛,必須先從人天教、二乘教,慢慢引導進入大乘菩薩道。這是修學佛法必要的層次。我們要知道,人天教很重要,因為當人們的生活美滿幸福時,人們方有信心去學佛。如果貧窮多病,生活困苦,那就沒有穩定的心情去研究佛法、修學佛道了。 因此,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把人生現實的生活問題,交給藥師佛以及他的二位大弟子——日光遍照、月光遍照菩薩去負責;把人的生死問題,交給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二位大菩薩去負責。這就是佛教之所以有「彌陀法門」和「藥師法門」的原因。 現在是一個十分需要藥師法門的時代。所以這一次,我們就利用參加藥師佛七的機會來研究藥師法門,研究藥師佛十二大願,淨化社會人心、改善人們生活的思想,以及實踐此一思想的方法。借此我們也可以糾正一般人過去對佛法的誤解,讓他們知道,佛法不僅是注重超度死人,更重視救濟活人。現在當我們都聽到佛法以後,我們應該暸解,佛教不僅是度死人的佛教,而且也是能改善活人生活的佛教,讓自由中國的佛教徒,在修行的方法和觀念上,有一個轉變。比方現在已經有許多寺廟,都在辦慈善事業、施醫事業、教育事業、弘法事業。一般的寺院也都建設得非常莊嚴,讓大家都有一個幽靜的修持道場。這就是藥師法門重視民生思想的實現,也是藥師法門推動社會福利的成果,更是實現理想人生、改善人民生活的成果。所以我可以告訴各位:佛教的修行方法是活潑的,是能適應時代,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當你讀過《華嚴經》後,就知道《華嚴經》所提倡的,就是法界圓融。「法界」指的就是人間有法之界,指的正是我們人生的生活環境。這都是一體圓融的,都是互相依存、互相為因為緣的。所以我們應該相互照顧、相互愛惜、相互幫助,秉著此一精神來創造我們幸福美滿的人生,然後再進一步地修學大乘菩薩道,以完成無上菩提佛果。這是佛法的唯一重要目標。 因為時間關係,今天祇把這次法會發起的原因,以及法會內容的要義,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歡迎各位法師、居士,從明天起,都能繼續來參加,直到圓滿,讓大家共同沐浴在佛光中,福德增長,智慧增長!最後,祝福各位,身心康樂!自在吉祥! 三、佛國莊嚴 我們這一次奉行的佛七,是藥師佛七。藥師佛七所念的佛號,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一般都尊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這一尊佛,在我們佛教裡面,是偏重於救濟眾生的生活問題的「大善人」。我們大家都知道,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有二:一個是生活的問題,一個就是生死的問題。佛教對於這兩個問題特別地重視。因此,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以後,把眾生的生活問題,就請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如來負責處理;而眾生的生死問題,則交給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處理。東方的淨琉璃世界,根據《藥師經》上說: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殑伽沙佛世界微塵數的遥遠。殑伽沙就是恆河沙。就是說從娑婆世界向東,經過十恆河沙數的世界以外,有那麼一個世界,就是琉璃世界。琉璃世界的教主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也就是藥師佛。藥師佛雖然是在東方淨琉璃世界成佛,以琉璃世界為他的教化區;但是他的大悲願心,卻不限於琉璃世界,連我們娑婆世界,或眾生有苦難的世界,或眾生需要照顧的世界,這一尊藥師佛都會去慈悲眷顧的。 我們娑婆世界這一個名稱,就是有很多苦難的意思。因為印度話叫做「娑婆」,譯成中文叫「堪忍」,就是我們這娑婆世界的眾生,能忍受這世界所給我們的種種災難與痛苦,這就叫堪忍。然而我們這個世界有些什麼苦難呢?首先我們根據佛經的說法,眾生生命是無常的,所以有生、老、病、死的四種苦。除了這四種痛苦以外,還有人際間所發生的痛苦。人際間所發生的痛苦,皆是由於我們眾生不知道守佛的淨戒,犯了許多罪惡。例如身體上犯有殺、盗、淫的三種大罪惡。此三惡業會給我們遭致很大的痛苦。而在嘴巴上也犯有四種罪惡,就是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由於這四種口過,也帶給我們很大的災難。尤其是我們心理上所犯最不好的貪心、瞋心和愚癡心。一切罪惡的根源,都是這三種罪惡的心理造成的。因為身、口、意三業不知修善而去作惡,所以才帶給我們很多的痛苦。身、口、意三業所犯的過錯,給我們帶來了人際的痛苦。你有不好的身、口、意三業,我也有不好的身、口、意三業,大家都有不好的身、口、意三業,所以你也想貪、我也想貪、大家都想貪的情況下,就會發生爭執。你也想瞋,我也想瞋,兩相見面,互不痛快,就因不能和氣相處,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你也愚癡,我也愚癡,大家對於事理都弄不明白,對因果也不能重視,因此才互相爭執,互相佔便宜,就因此而放縱做錯。再說兩舌,兩舌就是在人與人之間挑撥是非,離間他人的感情,使得大家失去和氣。為什麼要那麼做呢?那種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亂。他就是想從紛亂中撿一點便宜。又如惡口,這是常常罵人。你罵我,我罵你,也會發生感情的破裂,而遭致許多禍患。妄言,就是沒有看到的而說看到了,沒有聽到的說聽到了。妄,就是不真,也是製造是非的根源。綺語就是專門說諂媚逢迎的話,希望討人家的好,佔人家的便宜。這許多口頭上的過失,不知製造了古今多少的糾紛。 說到身體上的殺、盗、淫,更是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時常發生的壞現象。例如殺,一句話講得不投緣,也會使人動起刀子。為了想搶奪別人的錢財,也會帶著武器去盗、去殺、去搶,所以才造成許多駭人的社會新聞。 再說瞋恨心,就是不能忍受別人的言語和顏色,所謂「睚眦必報」。你對我有不好的言語或臉色,我就非得報復不可。小則找機會來討回公道,大則致對方於死地。這是瞋恨心所表現的罪惡。因此,佛教勸我們要特別地注重修忍辱行,來對治瞋恨。《華嚴經》說得更明白:「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就是在勸我們不能隨便動瞋心。如果一個人會隨便動瞋心,就不能修學佛法,因為在修學佛法的道途上,會產生許多想不到的障礙,都是瞋心所產生的。 愚癡心是因果不明、是非不分。這種人比較會闖禍。一個不重視因果的人,他可以無惡不作。像現在那些無神論者,根本不重視因果的道理,所以他們要奪取他人的財產,使很多人四處流浪,無家可歸。這就是不明因果的惡作帶來的禍害。 然而是非不分的人也很多。是非不分的人經常會做錯事、說錯話,所以產生人際間很多的困擾、災難。這是人與人之間因不知和諧相處所造成的災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自然界的災難,也是相當可怕的。我們都曉得自然界的災害,如風災、水災、火災。佛經上稱之為三災。來一次風災(颱風)就可以使很多人無家可歸。房子刮壞了、田裡的農作物吹壞了,損失慘重。來一陣豪雨,足以淹沒農田或漂失生命。來一場大火,也可導致多人無家可歸。以上這些都只是屬於小一點的三災。又依據佛經講,到了世界末日時,就會有很大的三災出現。除了以上所提的三種災難之外,還有地震。我們臺灣是處在太平洋的地震帶上,因此我們也常會遇到地震。還好近幾年發生的都是輕微的,還不致造成什麼大災害。可是地震也有週期性,在經過相當年代後,就會發生一次大地震,使得房屋倒塌、人命傷亡。如近十年前,大陸上的那次唐山大地震,據說死亡者八十多萬人。這是世界大地震,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而最近一次是墨西哥大地震,把一個都市全震垮了,死傷人數也多達六千人左右。而這種地震,誰有辧法預測呢?要是這種不幸事件突然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上發生了,我們也會因此而遭到莫大的損失和痛苦。 除此之外,我們世界面臨的最大恐懼災難,就是超級強國核子武器的威脅。據新聞報導,美國總統雷根已經得到情報,知道蘇聯星際戰爭的佈署,差不多在四、五年前已經在研究發展。這種戰爭的技術要是發展成功,只要四到八分鐘就可以使美國或其他的國家整個遭受消滅。因此,雷根總統也一再強調美國也要發展星際戰爭計畫。但美國有一部分的國會議員正反對此星際戰爭計畫,甚至美國的一些聯邦與友好國家也不贊成。這使得雷根總統非常著急。因為如此一來,美國顯然地要吃虧。這一種在幾分鐘以內就可毁滅整個國家的災難,實在太可怕了!也是我們人類一種不可避免的災難。此種災禍是任何人類都無法挽救的。只有我們共同來弘揚佛法,使每個人心理上都能覺悟,當然最好是使那些強國的領袖們,能夠知道因果的可怕,而收斂他們的野心,才可以逃過這種超世紀的災難。 人類真可憐,時刻都在這種恐怖徬徨當中生活。我們的教主釋迦世尊,他就是看到我們人間有這種恐怖情形,所以他才會想:如何才能使眾生免除災難?教主為我們解除災難的方法,就是宣示藥師法門。藥師法門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在他尚未成佛以前所發的十二條大願。此十二條大願當中最基本的,就是希望我們能成佛。但在我們還没有成佛以前,希望我們的生活免於災難,免於恐怖,免於貧窮,讓我們在生活上得到解決以後,能更順利地去修學佛法,得到離苦得樂的方便。所以這藥師法門,在佛法當中,它佔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佛法非常重視基層的教育,所謂人生的佛教,因為佛法的真理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佛。但是成佛必須從基本上做起。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由於迷失了本性,而流浪在生死當中;要想使這些苦惱的眾生能對佛法產生信心,進而修學佛法,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佛陀開出了方便法門,提出了人天乘的教化。人乘佛教只重視眾生在人間所受的教化。我們要使眾生走上學佛的路,一定要為眾生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儒家也說:「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一個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的人,你叫他不去犯罪,還叫他學做好人廣行好事,那是根本上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所以藥師法門就特別從照顧人的生活做起。可惜這種法門從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以後,因為大家太過於注重來生,而忽略了現世對佛教的推動,所以藥師法門的弘揚,不及彌陀淨土法門的興盛。 民國以來,由於時代思潮的改變,尤其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了三民主義以後,使得佛教徒在推行佛法上也有了改變,就是說,除了弘揚彌陀法門之外,也慢慢推動現世佛法,照顧社會大眾生活的藥師法門這方面來了,譬如孤兒院的成立、養老院的創設、佛教幼稚園、佛教醫院、社會學校的創立等寺都是。 四、佛聖讚介 現在要講到這次法會的第四個主題。第四個主題是要向各位介紹藥師法門的主持者,藥師琉璃光如來,以及他的那兩位輔佐--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名號的含義。 先講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藥師」是印度話「鞞殺社窶魯」五個字的義譯,就是藥師灌頂真言的第二句,譯成中文是「藥師」。這五個印度字中的第四個字「窶」,大家都把它念成ㄌㄡˊ,像是按照字的形象念的。實際上,這個字不念ㄌㄡˊ,要念ㄐㄩˇ(「選舉」的「舉」)。大家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都把它念成ㄌㄡˊ的,希望以後能更正,改成正確的讀音。 「藥師」依現代話來解釋,就像是藥房配藥的藥劑師,但若依佛經的解釋,「藥師」有「醫師」、「大醫生」的意思。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在佛教中是位「大醫王」。實際上,每尊佛都可稱作「大醫王」。醫生、醫師或大醫王,顧名思義,是佛能為眾生治病,所以才得到這個稱號。那麼,眾生有些什麼病呢?說起來,眾生的病很多。每個人都有生病的經驗,病來時非常痛苦。病有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二種。不管是生理上的病或是心理上的病,所給人的痛苦一樣地使人難受。一般的醫生是祇能為人治生理上的病,這種病比較容易治療。唯有心理上的病比較難治。心理上的病,我們有時稱作「精神病」,是非常難治的,也不是普通的醫生或普通的藥能治愈的。 經典上把佛、菩薩比作醫王,因為他是專治眾生心理上諸病的大醫王。眾生心理上的病有貪、瞋、癡、邪見等。除了這些病以外,慢心、疑心也會使我們生病。此等病必需佛法,才能醫治,所以我們把佛、菩薩稱為大醫王,比方世間上的醫生能治身體上的病,而出世間的佛、菩薩,是能治眾生心理上的病。現在為你們講一個眾生心理上有病的故事。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太太,她的家庭突遭變故,丈夫在工作時不小心,被工具創傷致死。而她的兩個兒子出去學游泳,也被水淹死。她出去找兒子時,家中又遭火災,把房子燒光了。她在一天中失去丈夫、兒子,又燒去了房舍,使她無家可歸。在這種極大的變故中,她精神不能支持,成了一個精神病者。成了精神病患的她,經常不穿衣,把身上的衣服脫光,在外面亂跑、亂跳、亂唱、亂笑。有一天,她光著身子跑到佛陀的祇洹精舍。當她目光接觸到佛陀的金身時,那種光明的照耀使她頓然清醒,頓然感到十分羞愧,馬上蹲在地上,不敢立起身來。此時佛陀叫他的弟子阿難給她一件衣服穿。她穿好衣服後,就禮佛、歸依,最後也證了阿羅漢果。這就是佛陀的威德光明,能治愈弟子心病的實例。 再說一個疑心生病的故事。以前某地方有一座寺院,經常給遊方的和尚掛單的。有一天,遊方僧人來得太多,把房間都住滿了,但是還有一名從遠方來的遊方和尚,要求掛單。知客師父無法,只得告訴他,說:「房間都住滿了,只剩下一間沒人敢住的空房子。如果你不害怕,可以住進去,但是那間房子,聽說不太乾淨--鬧鬼。」那位掛單的和尚回答,說:「沒關係!我膽子很大,不怕鬼的。你讓我住進去吧!」當他住進去沒多久,又有一位遊僧要來掛單。知客師父同樣跟他那麼說,他也回答說:「没關係!我不怕鬼。」當他在外面敲門的時候,裡面的和尚以為是鬼來了,心裡有點發毛,但他安慰自己,說:「沒關係!反正我不開門,任他怎麼敲,也奈何不了我。」而外面那位和尚心想:「怎麼搞的?敲這麼久了,怎麼也不來開門?難道真的有鬼嗎?」他拼命地敲門要進去,而裡面的和尚又以為鬼要進來越發不敢開。就這樣,兩個人僵持不下,一直鬧到大天亮。裡面的和尚心想,天亮了,鬼應該走了,打開門一看,原來在外面敲門的也是一個和尚,不是鬼嘛!外面的和尚也才知道,他是因為怕鬼,所以不敢開門。結果,兩人相視而笑。這就是所謂「疑心生暗鬼」的笑話,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修學佛法需要有定心。遇到任何變故,有了定心,才能處理恰當,不致精神失常。再就是對於尚未弄明真相的事故,不要生疑心,動煩惱,必需慢慢分析,細細研究,自然會暸解到事情的真相。千萬不要疑心!有些人常懷疑別人對他不好,因此連好朋友也會變成仇敵。以上那兩個故事,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示。 現在我們開始來講「藥」、「師」這兩個字的意義。「藥」,我們都知道是治病的藥物。中國自古所用的藥材有植物、動物和礦物三種。植物方面有一切的樹皮、草根、花、果、枝、葉等。礦物方面有泉水、石頭、泥土等。動物方面有飛禽走獸的筋、肉、皮、骨等,如虎骨可治風濕。這些藥材,都必須經過調配以後,才能發揮治病的效用。 佛法也可稱之為藥,因佛法可治眾生的心病。佛法有經、律、論三藏。佛陀把三藏宣示出來,能治療眾生的心病,就像藥師把藥材調配成功以後,可以治理眾生的身病一樣。佛法治心病的例子太多了。比方說,小乘佛法教那些剛信佛的人修五停心觀:教多貪的眾生修不淨觀、多瞋的眾生修慈悲觀、多癡的眾生修因緣觀、多散亂的眾生修數息觀、多障的眾生修念佛觀。而大乘佛法如六波羅蜜(六度),也是治心病最好的良藥:布施對治慳貪、持戒對治毁犯、忍辱對治瞋恨、精進對治懈怠、禪定對治散亂、般若對治愚癡。因此,不論是大乘佛法或小乘佛法,都是治眾生病的良藥。所以佛法中說:「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此心就是煩惱心。心有煩惱,就會生病。 現在也有很多人在修密,也就是陀羅尼(咒)的法門。我們世間的醫生也有所謂的祖傳密方,用這個方法來製造丸、散、膏、丹等成藥,它不但能治人們各種病患,而且方便有效。藥師在配丸、散、膏、丹時,絶不隨便亂配,也不輕易告訴人如何配,但他們會告訴人,什麼丸治何種病。只要依照他指定的分量服用,病情一定會好。陀羅尼也是一樣,是一種祕密的總持法門。我們只要依師、依法修下去,也能令人斷煩惱、開智慧,而成就菩薩道。在這裡我必須補充一點:密宗雖然屬於中國佛教的八大宗之一,但在中國卻不怎麼流行。最近之所以會流行,那是因為人的好奇。密宗裡面有方便的地方。首先,他們可以不吃素,這使得貪口腹的人也跟著修學佛法。再來,他們可以修雙身法,使得男女情慾放不下的人可以佔點便宜。於是有些人就不想念佛,跑去修密了。真正修學佛法,如果不能斷淫心(守不淫戒),那是不能成就佛道的。修學佛法,如不能素食(斷殺心),也不能成佛。佛陀制戒有他的道理,我們不能沒有正知、正見。佛門有兩句話:「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所以我們不能隨便改變修持的宗旨,也不要以一種不正的「方便」去謗人信佛。 上面將「藥」字講完了,現在來解釋「師」字。「藥師」的「師」就是調配藥物的人。中國最早的藥師是神農氏。為了治人民的病,他遍嘗百草,因為他先看到鳥、獸都會用青草治好自己的病。最初,神農氏曾因嘗百草而中毒。統計他中毒的次數,共有七十次之多。由於他具有犧牲的精神,中國才有那麼多的藥物發現。他是藥師的祖宗,再就是扁鵲、華陀。說起華陀,我們都知道,他會使用麻藥,曾為關公刮骨療傷。他們因為能治人的身病,所以也稱藥師,而我們佛教裡的藥師或醫王,是指為眾生治療心病的佛、菩薩來說的。弘揚佛法的人,我們就稱他為大醫王或藥師佛。佛陀因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把這些真理告訴我們,使我們也覺悟。佛陀覺悟一些什麼真理呢?在佛陀尚未出世以前,我們東方也好,西方也好,佛陀出世的印度也好,大家的信仰都是拜天、拜神、拜上帝。那是因為人們對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弄不清楚,認為那可能是有一個萬能的主宰在掌控,因此就產生所謂的「神」、「天」、「上帝」、「無極老母」……的信仰。現在是科學昌明的時代。我們知道:刮風、下雨都是氣候變化所致,不會再認為有一個什麼神在把持了。 佛陀出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知道,那些不正確的信仰,會給人帶來很多痛苦。佛陀以前的時代,那環境使得大多數的人民都信仰婆羅門教,也由於信仰婆羅門教的關係,四種階級不能相容,甚至有許多外道,信仰上天或神,想出許多不正確的修行方法,修了許久,也見不到什麼成就。佛陀就因看到這些情形,才毅然地放棄他尊榮的王位,決定出家修行,終於有了成就。他覺悟到,這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成不是天或神在主宰,乃是因緣和合而生成。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因緣和合,就是不論那一種事物,它的成功都是依靠它必須具備的條件,才能成功的。譬如這次的藥師法會,不是天、神,乃至佛陀的安排,而是我們大家發心促成的。這項法會的圓滿舉行,第一、要有發起的人;第二、要有一個場所;第三、要有許多設備;第四、要有大家的參與。這許多條件就是因緣。若少了其中的某一種條件,這法會就不算是成功的了。又如造一棟房子,也必須靠許多因緣才能成功。人體也是一樣。所以,無一不是因緣法。佛陀就是悟到這個「因緣生萬法」的真理而成佛的。這是就空間來說的。若就時間來說,佛陀覺悟到,一切法的生起,都是因果關係。「因」就是一個動機,「果」就是一個結果;「因」就是種子,「果」就是收成。大家都知道,農夫只要把稻種子或菜種子種到泥土裡,經過若干時間的裁培,最後就能收成稻榖、蔬菜。這些就是因果的道理。我們不管要做些什麼事情,也是一樣。如果動機是善良的,我們所得到的成果會是有意義的;而動機如果是邪惡的,那麼結果也決定是罪惡的。在時間上,這就是一種因果關係,也是一種絶對的真理,很合乎科學的真理。 佛陀另外所創覺的真理,就是他發現每個眾生都有靈性。他認為,凡是有靈性的動物都可以成佛。而眾生間之所以有些是榮華富貴的,有些則是微弱貧賤的,那都是他多生多世所造的業因招感的結果。 懂得消業修福的人,惡的業報受盡,也可修行成佛。所以佛陀覺悟眾生「佛性平等」的真理,否定當時印度人四姓不平等的思想。 佛陀所覺悟的那些真理,帶給眾生無限光明、無限希望,所以佛教才說要普度眾生。佛陀也特別告訴我們,他是已成的佛,我們是將要成的佛。大家只要能依照佛所說的方法去修行,人人都可成佛。因為這種至理只有佛教才有,所以佛陀剛出生時,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指的是我們眾生的靈性。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暸解個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不要隨便空過一生。尤其我們這群已經幸遇佛法的人,一定要在今生把佛法修好,也一定要奠定好成佛的基礎。佛陀覺悟了這無上的真理後,同時又用許多的方便善巧,把他本身所覺悟的道理,傳揚到人間、天上,所以世間人又稱他為「天人師」。 接著說「琉璃光」這個名詞。藥師佛正確的稱法應該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或「藥師琉璃光佛」。「琉璃」兩個字是印度話,「光」則是中國話。「琉璃光」是印度話與中國話合起來說的。「琉璃」的印度話應該是「薜琉璃」,但因中國人喜好簡單,就念成「琉璃」。「薜琉璃」的意思是一種青顏色的寶貝。此種寶貝青如萬里晴空,非常清澈透明。它所發出的光,就叫琉璃光。「薜琉璃」指的是般若無分別智。什麼叫無分別智呢?就是照法性理的叫做根本智,而照分別智則是一種分別萬事萬物的後得智。這是智的二種分別,因為佛陀覺悟後,告訴我們的。那青色寶所發出的光就譬喻佛所證得的無分別智。藥師佛因已經證得無分別智,所以把他的法號比方作青天白日般的光明那麼地晶瑩透徹,稱之為「藥師琉璃光」。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成功後,將國旗的圖案顏色裁定為青天白日滿地紅,就像珍寶一樣的光明珍貴,也是代表著智慧與光明。「琉璃光」就是象徵佛已斷除一切煩惱,沒有一絲一毫無明習氣,證得如青天白日一樣清淨光明的智慧。國父所裁定的國旗,它象徵的意義,也是希望國民的心理像青天白日一樣地光明,充滿希望,成為一個最強盛、最美好的國家。 「藥師琉璃光」講完了,接著再講「如來」。「如來」是諸佛的十種通號之一。若依「藥師琉璃光如來」講,「如來」的「如」就是琉璃光,「來」則為藥師佛。就是藥師佛證得真理,然後在人間宣揚藥師法門。「如」是一種理性,一切諸法的本體;「來」是諸法的作用。佛已經證得諸法真理。他依據真理來人間示現,說法度眾生。所謂的「乘如實道,來化眾生」。 這「如」字在佛法上佔著很重要的分量。然而,「如」是什麼意思呢?「如」就叫不變、不異,原來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始終不會改變。可是,什麼東西永久不變呢?那就是諸法的真理,也就是人的靈性、佛性,又叫真如、法性、般若。「來」就是很多方便,如隨機施教、應機說教,是依事相來說的。「如來」兩個字,依藥師灌頂真言來講,印度話叫「怛他揭多」,其他的經典叫「多陀阿伽陀」,中國話就叫「如來」。現在我們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意思講完了,接下去介紹藥師佛的二位高足,也就是藥師佛的左右助手--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 藥師佛的青色光,再加上二位隨侍菩薩--日光、月光--的光,光芒就更加燦耀輝煌,他所宣揚的真理就更能顯發出來,眾生也就更能蒙受他的利益。但是,為什麼會以日、月來作為菩薩的名號呢?日光是成熟萬物的一種能量,代表溫暖、光明,能破除眾生心理的陰暗,而月光則是代表清涼,眾生心理上破除熱惱後的一種清涼的照拂,我們眾生的心理、生理,一定能得到無比的清涼、自在。所以這二位菩薩的名號對我們來講,是具有深長意義的。這兩位菩薩都是等覺位的大菩薩、快成佛的大菩薩,將來要繼承藥師佛在東方琉璃光世界成佛。等於彌勒菩薩將來要在娑婆世界成佛,也等於西方極樂世界的觀世音、大勢至二位菩薩一樣,將繼承阿彌陀佛而成佛。這就是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二位菩薩名號的意義。 五、弘傳歷史 教主釋迦牟尼佛每說一部經,都會強調該部經意義的重要和靈感的不可思議。佛陀在宣講《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時,也特別在經文裡面提到此部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因此這部經很早就被翻譯出來了。東晉時,一位叫帛屍梨蜜多羅的尊者,他翻譯了十二卷的《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這部經的第十二卷,內容和現在通行的藥師經近似,所以一般認為那就是在中國最早流傳的藥師經。第二次的翻譯者是劉宋時的慧簡法師。不過也有古代大德以為,是慧簡法師依照經典編撰而成的。第三次翻譯此經的是隋朝的達摩笈多尊者。他所譯的經名叫《藥師如來本願經》。第四次的翻譯,就是現在一般通行的,亦即玄奘法師所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最後一次是唐朝有名的翻譯家義淨法師所翻譯的。 本來玄奘法師所翻的那部藥師經已是很好了,為什麼義淨法師還要另外再翻譯一部呢?這有一個很大的原因。義淨法師翻譯的《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除了藥師佛外,另外的六尊佛是玄奘法師的譯本所没有提到的。因此,義淨法師在則天武后的要求下,將這部經重新翻譯出來。這六尊佛的第一尊是善名稱吉祥王如來。他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發下八種大願。第二尊是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佛的世界叫妙寶,同樣發了八種大願。第三尊為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這尊佛發了四種大願。第四尊為無憂最勝吉祥如來,佛世界叫無憂,也發了四種大願。第五尊是法海雷音如來,佛世界名法幢,發四種願。第六尊佛的世界為善住寶海,佛的名號是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也是發四種願。我們要暸解這六尊佛的本事,可以讀誦《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就有詳細的介紹,經文中詳細的提到此六尊佛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的情形。另外有一點要說明的,玄奘法師的譯本中沒有藥師灌頂真言(咒),經中的咒是義淨法師翻譯後才加進去的。經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在義淨法師的譯本後,兩相對照再加以補充的。所以我們現在誦的藥師經,可說是玄奘、義淨二位法師共同翻譯的。 中國歷史上曾啟建多次的藥師法會,可是卻沒有詳細的記載。原因是:佛教在中國以西方淨土阿彌陀佛為最流行。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對現世人生有明顯的幫助,所以民國以來,有很多人提倡弘揚藥師法門。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先生特別重視這部經。他於民國二十二年,倡導在寶華山隆昌寺啟建藥師法會,並禮請西藏班禪活佛主持。當時跟隨他參加法會的政府要員很多。他請求班禪活佛領眾同發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因為這十二大願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只要依照藥師法門來修行,所有的災難都可以消除。十二大願中也提示,只要誠念藥師佛的聖號,一切病苦均可全愈;有所祈求,也可以滿願。例如第一願是希望一切眾生得到如同藥師佛般的相好圓滿,第二願是希望能得著健康的身體,乃至第十二願為使眾生生活美滿。藥師法門被這樣提倡後,大家都知道如何修持了。太虛大師在民國二十三年,於寧波阿育王寺也講了一次藥師經。他的門人竺摩法師筆錄成講記,蒐在《太虛大師全集》中。又,民國四十一年,臺北建康書局張少齊居士,個人發起打藥師佛七。依藥師經文,恭敬地點燃四十九盞藥師燈,結果感得許多燈花舍利。民國四十三年,臺北善導寺為祈求國泰民安,也舉辦過一次藥師法會。印順法師主持並講了該經,在《妙雲集》裡有他的《藥師經講記》。可見藥師法門在自由中國已漸漸弘揚起來了。本寺(法雲寺)也連續舉辦了三次藥師法會,很多居士得到感應。希望以後會有更多寺院能依照藥師經來啟建法會,使國家更興隆、佛法更昌盛、人民更安樂。如此才能真正實踐佛陀救世的慈懷。至於念藥師佛聖號,為什麼會得到那麼許多感應呢?晚上再講。 上午已經介紹了藥師法門的弘傳歷史。根據太虛大師的說法,現在通行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差不多相同於義淨法師所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下。這個可以從比照經文而知道。經文中提到文殊師利菩薩對佛陀的請求,所謂:「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相類諸佛」就是表示,不僅只有一尊藥師佛,還有跟藥師佛相似、相類的諸佛,亦即指藥師佛以外的六尊佛。要暸解這些,可以查閱《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六、本經大意 今晚要和各位研究《藥師經》的提要。因為我們要修一種法門,一定要先研究所依據的經典。《藥師經》的內容可分二大部分來說明。第一部分是說明大智顯示依、正、行、果。也就是說,以大智慧來顯示佛陀依、正二報的莊嚴,和修行、證果的大概。第二部分是說明大悲救濟像法轉時的一切有情。第一部分裡面,就是經文剛開始時,文殊師利菩薩請問釋迦牟尼佛的那幾句話。「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這是文殊菩薩以他的大智慧上求佛道的表示。由於文殊菩薩的請問,佛陀才說出藥師佛的名號,及成佛後所感得的莊嚴國土。這些都是屬於果上的事情。佛陀同時也曾說到,藥師佛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大願,這些都是因地的事。 我們都知道,學佛要發願。譬如阿彌陀佛在法藏比丘時,於世自在王佛座下發四十八願。他是諸佛中發願最多的一尊佛。藥師佛則是在因地修學佛法時,發了十二大願。這十二大願的內容,等把經文提要講完後,再逐一介紹。 我們在歸依三寶時,師父會先介紹三寶的功德,再教我們懺悔業障、發四宏誓願。四宏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宏誓願又叫通願,是每個學佛者都要發的願。我們每天晚課放蒙山時都要發這四條願。它的後面又有四句:「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這些願不僅我們念佛的人在發;一方面還需帶著佛子、有情、孤魂一起來發。我們平常作佛事,目的也是在利益眾生。可見佛教的修學法門,都是自利、利他的。 除了這四宏誓願外,不知道你有沒有另外再發別的願呢?例如說,你希望自己成佛時有什麼樣的國土,或希望得些什麼樣莊嚴國土的裝飾品,乃至什麼樣的眾生方能生到你的國土等等,這些願都可以發。現在我們大都發往生西方淨土的願,以念阿彌陀佛聖號,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為修行法門。念藥師佛號,則可以往生東方琉璃世界,也是一種淨土修行法門。另外還有彌勒淨土,也就是求生兜率內院。念彌勒佛號,專修此一法門,就能往生兜率淨土。不過念佛後,一定要記得發願迴向淨土佛國。不僅念佛要迴向,舉凡作任何一件功德事,均須迴向。迴向偈是「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或者「願生華藏世界中,大寶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這是念《華嚴經》的迴向偈。或者「願生兜率淨土中,蓮開即見慈尊容,聞法修行成妙道,龍華三會願相逢」,這是念彌勒菩薩三經,或念彌勒菩薩聖號所念的迴向偈。 念佛聖號叫正行,修一切功德叫助行。把正行、助行都修圓滿了,才能成佛。《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就是我們所修的一切功德,也就是所謂的「助行」。又,「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叫正行。假如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那麼,願心一定要非常懇切、堅定,不能被一些虛妄的名利所誘惑,才行。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和願心,才能生到西方。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修行不可以間斷。不能一刻忘記念佛陀聖號,或作任何功德好事。如果說,上殿時才念,下了殿,就忘記,或放過難得遇到的好事而不作,那麼,善根福德就不容易成熟。所以說,修行不可間斷。 在《淨土聖賢錄》裡有一段故事說:某一位祖師有特殊的修行跡象。比如吃飯時,阿彌陀佛出現在他飯碗裡面;睡覺時,阿彌陀佛又在他的床舖前出現。這就是那位祖師能時刻不忘念佛而有的感應。另外還有一則淨土故事說:有一位打鐵工人,他天天作這種粗重的工作,覺得辛苦不算,也太單調,人生沒多大意思。有一天他見到一位出家人,發現那位出家人很是逍遥、閒逸。鐵工問他說:「師父!您怎麼那樣輕鬆逍遥啊?」出家人說:「我已經出了家,除了念佛之外,別無他事,當然輕鬆逍遙。」鐵工說:「念佛有什麼好處呢?」出家人說:「一心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呀!」鐵工說:「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呢?」出家人說:「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再流轉生死。可以離一切苦,得一切樂了。」鐵說:「那麼我可不可以念佛呢?要怎麼念呀?」出家人說:「你當然可以念呀!很簡單,你只要專心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都念,不要間斷,就行了!」鐵工很聽話,從此就邊打鐵,邊念佛號。舉起鐵槌,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揮下鐵槌,也是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念了幾年後,居然成功了,因為有一天,他知道自己要往生了。臨終前,他還說四句偈:「叮叮噹噹,久鍊成鋼;一句彌陀,我往西方。」說完偈,隨著佛菩薩的光明,即往生了。這個故事就是告訴修行人,只要認真修,有恆心、決心,終究是會成功的。 至於那些諸佛的名號以及所發大願和殊勝功德,釋迦牟尼佛在《藥師經》中回答文殊師利菩薩,說:「談起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在修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大願,以及成佛後所感得的莊嚴國土,那些莊嚴的事情,我就是用一劫或比一劫更多的時間來說,也是說不完的。」 這裡,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劫」。平常我們講劫數、劫數。其實,「劫」是印度話的簡說,完整的說法應該是「劫波」,也就是國語「時間」的意思。到底多少時間叫「劫」呢?明天再說。 講到「劫」,我們都知道「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人的壽命最高可達八萬四千歲。到了八萬四千歲,每過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類壽命最低的十歲。這個叫減劫。從十歲開始,再向上增,每過一百年,就增一歲,一直增到八萬四千歲,所以才叫增劫。這個一減一增,就叫一小劫。二十小劫是一中劫,四中劫為一大劫。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成的時間要二十小劫,住的時間也是二十個小劫,乃至壞、空,都是各經過二十小劫;合起來共八十小劫。成、住、壞、空是慢慢形成的,不是突然爆炸的。譬如人,尚未出生時是空;生下來,就是成;二、三十歲是住;四十歲後,漸漸衰老,就是壞。地球的生命也是如此。 藥師佛發願所成就的功德,和所感得佛土的莊嚴,如用一劫或比一劫更長的時間來說,都說不完;可見藥師佛的功德之大、國土之莊嚴,不是凡夫心量所能思量的。關於佛土的莊嚴,經文中有講道:「東方淨琉璃世界中,沒有一絲的污染,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沒有女人;第三點是,沒有惡道;第四點是,沒有各種苦痛的聲音………。」 那裡的環境最好。地是透明的琉璃地,比我們用大理石所鋪的地還要好;馬路比我們娑婆世界的寬大;佛國土中,道路的兩邊,都用金繩為界;那裡的建築,如城牆、樓閣、宮殿、房屋、窗戶,乃至車輛及其裝飾品,都是用七寶所做成的,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用的是木材、塑膠、磚塊等粗賤材料。所以東方淨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是一樣清淨莊嚴的。 再說,東方藥師琉璃光淨土,為什麼會沒有女人呢?並不是說,有女人不好,而是那裡已經沒有男女相。因為生到東方淨土的眾生,都是由化生而出生的。化生必須具備深厚的善根福德。一旦生到那兒,都現大丈夫相,不會再有女人的習氣。 以上所講的是藥師佛世界的依報國土和正報人身。現在再介紹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二位大菩薩。這二位大菩薩,是淨琉璃世界無量數菩薩的領袖。他們將來要繼承藥師佛而在東方琉璃世界成佛的。這二位菩薩都深入藥師法門,所以將來會在東方淨琉璃世界成佛。這是菩薩的功德,也是佛的功德。佛的功德無量,其弟子的功德當然也無量。這就好像一座大寺院內,住持的學問好、道德高,他弟子的學問、道德當然也不會差。所以讚菩薩,就是讚佛。這也是讚東方國土的莊嚴和佛果的不可思議。 佛陀在經文中又告訴文殊菩薩:「我已跟你說過琉璃世界的莊嚴功德。希望你能勸那些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子,都要發願往生東方琉璃世界,去親近藥師琉璃光如來,修學那廣為人間造福的藥師淨土法門。」佛法教人往生佛國淨土,並不是逃避現實;實際上是可以在那邊繼續修學佛法,一直到成佛為止。因為娑婆世界中,人的壽命很短,一生恐怕無法修成佛果,所以佛陀才開出這個方便法門,介紹東、西方及彌勒淨土、華藏淨土等給我們。我們求往生淨土的人,應該有一種「留學生」的心理和精神,學成之後,再回到祖國,奉獻智慧與力量,教化、利樂一切眾生。所以我們不要以為往生是逃避現實。 《藥師經》上半部講的大意,就是這些。其內容主要的就是講大智顯示依、正、行、果的道理。下半部要講到大悲救濟像法眾生的問題。 七、利樂眾生 現在繼續介紹《藥師經》的大意。昨天講過,《藥師經》的大意可分二大段。第一大段是文殊師利菩薩,以他的大智慧顯示藥師如來的依、正、行、果;第二大段是文殊師利菩薩,以他的大慈悲,發心請求世尊說法、救濟像法時期的有情眾生。文殊師利菩薩的請詞,具有二種意義。第一、就是經文所說:「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這一點在昨天已經提示過的。現在開始講第二種意義,也就是經文所示:「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文殊師利菩薩,請求釋迦牟尼佛陀說這部經的目的,就是這段經文,就是能令稱念藥師佛陀聖號的人,或者聽聞到這位藥師佛陀聖號的人,都能業障消除,獲得利樂。 文殊師利菩薩請佛說法,佛很歡喜,讚歎他道:「善哉!善哉!曼殊師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這段經文是佛陀讚許文殊師利,並願意為他說法。佛要說的法,就是這下半部的經文。可分二大段來講,一是要拔除一切眾生的業障,二是十二藥叉神將救濟眾生的功德。先講拔除一切眾生業障。 經文中說:「文殊師利啊!我們聽聞藥師佛的名號以及本願功德以後,就要依照佛所說的道理去修行。這樣才可以拔除業障,得到佛法的利益--消災、延壽。」藥師經最早的翻譯本,經名叫做《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所以誦藥師經,不但可以消災、延壽,更能令我們度過生死大河,登到涅槃彼岸。因此,這是一部對眾生助益甚大的經典。在「拔除業障」這段經文中,可以再分二小段來說。一、聞名滅罪往生,二、誦咒除病離苦。先說聞名滅罪。 經文說:「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悋,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蹔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蹔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 這段經文是講慳貪的人,死後墜入餓鬼或畜生道,因為蒙佛力加被而得以滅罪。另外有一種眾生,是自己發心,奉持如來聖教的,如經文說: 「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這段經文是說到福報和安樂。另一段經文是,當我們讀《藥師經》後,常念藥師佛聖號,即可以仗佛慈力,解除一切苦難。經文說: 「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蟲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 接著講到持咒、除病、離苦。這個有二段經文,第一段經文是: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 這段經文,是顯示持咒能蒙佛力加被,解除一切苦厄。另外,假如有病人想脫離病苦,也有方法。如經文中說: 「若有病人,欲脫病苦,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蒭僧。畫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絶。造五色綵幡,長四十九搩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如果能夠如法去修行的話,一定能夠免除一切眾生病苦災難的! 現在,我們繼續上午沒講完的經文,再講下去。經文的介紹分二大段:第一大段是講拔除一切業障、災難病苦;第二大段是講十二藥叉大將,饒益有情。根據佛經所說,我們每個生到娑婆世界的人,業障都很多,而且很重。這就是所謂:「障不深,不生娑婆。」關於業障,稍後我們會詳加介紹。 先講十二藥叉神將饒益有情的經文大概。這段經文,是《藥師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十二位神將,都是護持佛法的。他們在聽完藥師如來說出讀誦《藥師經》的不可思議功德後,遂一起發心擁護讀誦此經的人。這十二位大將,每位都有七千藥叉眷屬。下面是一段藥叉神將發心擁護佛法的經文: 「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閒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藥叉是北方毘沙門天王的部將。他們有的在天上活動,叫做天行藥叉;有的在空中活動,叫空行藥叉;而在地上活動的,則稱為地行藥叉。夜叉的行動都很快速,同時有男藥叉、女藥叉。男藥叉非常勇猛有力,不過長相卻很兇惡、醜陋;女藥叉則是十分慈柔漂亮。《藥師經》中的藥叉大將不多不少,恰巧有一十二位。印順法師以為:「可能是藥師佛的化身,因為藥師佛的本誓有十二大願。」 佛說法,有菩薩弘揚,為什麼還要那些藥叉神將來擁護呢?這是說明佛法已到了末法時期。前面講過,文殊師利勸請世尊「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目的是為了利濟像法轉時的諸有情。到了法弱魔強的像法時代,的確需要護法神的衛護,才能使經典得以流傳,同時掃除修行人的許多魔障,以便順利地修行成功。由此,我可以說明一點,佛法是產生在門派眾多,又勢力強大的外道時代。印度在尚未有佛教以前,就有九十六種外道。這些外道擁有甚多的群眾,勢力很強大,佛教興起後,時刻會遭到他們的排斥或破壞,所以《藥師經》才特別強調護法神的功德。在這裡我要附帶說明一點:根據律藏所載,一個人歸依三寶後,就會得到三十六種護法神的保護。如果再受戒的話,每受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法神來保護。也就是說,假設受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法神保護。所以,你如果是依著正法來修行,那就不會再遭到任何的危險、魔障了。 《藥師經》中的藥叉之所以感謝佛陀,理由是蒙佛威力,才能來聽此《藥師經》;更因蒙佛威力,再不會有墮入惡道的恐怖(藥叉是鬼道眾生)。也就是說,藥叉們在聽聞藥師如來聖號後,盡此一報身,脫離鬼道,往生人道或天道。又因護持佛法而得修佛道。這是藥叉們在經中感謝佛陀、報佛恩德的話。他們為了報佛恩而表示護法的誠意,所以他們紛紛相率,一心歸依三寶,同時發誓荷負一切有情,使眾生皆得安樂。不論在那個村莊、城市,或者空閒林中,若有人講《藥師經》,或持藥師佛號,藥叉大將都會保護誦持的人,解脫他們的一切苦難,滿足他們的一切願求。如果是祈求度脫疾病的,在讀誦此經時,用五種顏色不同的線縷,結上藥叉大將們的名字;供在佛前,病除愈後,再解開那些藥叉大將的名結。這「解結」的意思,也就是十二藥叉神將幫助佛陀,解除眾生一切苦難的實際行動。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聽完藥叉大將發願擁護佛法後,很讚歎地對他們說:「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因念藥師佛的名號,就再沒有墮落惡道的恐怖了。汝等要報答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所以更應該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十二藥叉大將自動要求赤誠地擁護《藥師經》,同時也願意擁護持誦藥師佛名號的修行人。所以當佛陀將說完此經時,阿難問佛:「世尊,這部經該叫什麼名字呢?」佛陀回答他說:「這部經可以有三個名字:第一個名字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第二個名字叫做《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第三個名字叫做《拔除一切業障》。」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這一部經的大綱,據第一大段是「拔除眾生的業障」,第二大段是「十二大將饒益有情的熱情表現」。這是本經兩個重要的章段。但是,就經中佛陀特別重視藥師如來本願功德之故,所以應該依願流通,而定名《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 因為藥叉大將感恩、發願,護持此經,使我想起一個護法神的故事,現在就說這一個護法神的故事給大家聽:江蘇金山江天寺附近,有一小庵,有一位出家人,他受戒以後不好好持戒。受戒不到兩年,就把所受的戒全犯光了,只保留了一條戒。這也是一條不算什麼重要的戒,就是他在吃飯之前,都有念供養偈的習慣。除了這條,其他的戒都全部破了。有一天夜裡,有位護法神來托夢給他,說:「師父!請你自明天開始,吃飯時不要再念供養偈,好不好?」法師就問:「念供養偈有什麼不好呢?」護法神回答他說:「你所有的戒都犯光了,只剩下供養偈的守持。如果你不再念供養偈的話,我就可以不用跟著你了,因為我感到,護持你這個骯髒的人,讓我很委屈。」法師聽了這番話後,才醒悟到守戒的重要。於是他就跟護法神說:「請你還是護持我。我明天重去受戒,以後一定會守持得很清淨。希望你不要走!」那位護法神也無可奈何,只好看他這番話是不是能兑現。結果,那位法師第二天,他也就認真地去南京寶華山重新受戒,以後也認真地如法奉持了二百五十條比丘戒。他另一方面又研究戒律,最後,他竟成了一位有名的高僧。 佛所說的一切經典,都具有兩種意義:第一、讓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第二、告訴我們,要修學佛法,才能離苦得樂。從暸解宇宙人生真理這方面來說,佛陀解釋,宇宙人生世間萬有一切諸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不是神造的,不是天造的,更不是上帝造的。所謂「因緣和合生萬法」的道理,是我們佛教獨有的、合乎科學的真理。宇宙間大自日、月、地球,小至蚊蟲、螞蟻,無非依據它需要的條件而生起。例如人,首先須有佛性(靈),至於父母,則是我們誕生必要的條件;生下以後,還必須外在的條件,諸如要有衣服穿、東西吃、房子住等等。整個社會的活動,都和人的生存有關係,而自然界的陽光、空氣、水,也都跟我們生存有關係。人必須具有那麼多條件,才能成就生存,缺一不可。所以我們佛教說,人是因緣法。宇宙萬物也一樣是因緣法。以上是就空間來說的。若從時間來看,就是因果關係。有什麼因,就得什麼果;要想有什麼樣的成就,則必須有怎麼樣的努力。這個因果定律,也是佛教最高的真理。 佛陀第二項重要的啟示是說,眾生佛性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現在之所以不是佛,基於多生多世以來的妄想、煩惱、執著,和不知修行的方法。因有煩惱、妄想,不但不知修行,反而造了很多惡業,因此流轉生死,不知出離。什麼是煩惱?在《唯識論》說:煩惱有貪、瞋、痴等根本煩惱。忿、恨、惱、覆、狂……等多種隨煩惱。因有煩惱,就障礙了我們修行,所以煩惱又叫做「障」。所謂「障」共有三種:第一、惑障,第二、業障,第三、報障。這三種障是因果循環,一切眾生流轉生死,都以它們為根本。如果我們能在現實生活上控制住這貪瞋痴三種煩惱,或仗佛力消除這三種煩惱,煩惱漸漸減少了,生死也就有了了脫之期。《藥師經》最重要的一點是能消除業障,消除業障要憑斷煩惱。無煩惱和業這二障,報障也就沒有了。各位如能消除此三障。這樣的話,一定走上菩薩道,獲得三德,圓成佛果! 八、十二大願 從這支香開始,要跟各位依次解說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但在解說之前,對前兩天講的還有一點點補充:《藥師經》上,文殊師利菩薩為像法轉時的有情,請佛陀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什麼是「像法」呢?佛法住世,有所謂「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正法離佛陀涅槃的時間共一千年,像法也是一千年,而末法則是一萬年。現在我們住的時期,正是末法的一萬年中的第二個五百年開始,「像法」不如「正法」,「末法」又不如」「像法」,因為「正法」時期還能保持佛陀住世時的樣子,仍然有些大菩薩、大羅漢還住在世間。在正法時期中,修行的人多,證悟的人也多。像法時期,因大菩薩、大羅漢多離開了這個世間,修行的人雖然是有,但證悟的人就比較少了,因為佛教多多少少已經走了樣。不過,別說像法時期佛教才走樣,就是在正法時期,當佛滅後約一百年的當兒,在南印度就有位年長的出家人,度了一個弟子,教他念佛陀傳下來的法性偈:「若人生百歲,不聞水老鴨,不如生一歲,而能得聞之。」其實,這偈主要是在講「生滅法」,那位老出家人把「生滅法」記錯,變成「水老鴨」!於是當他徒弟在念這首偈時,被阿難尊者聽到了,阿難尊者就更正那小沙彌說:「不是水老鴨,而是生滅法」。小沙彌回去,告訴他師父,偈子念錯了。那位老出家人卻說:「阿難老糊塗了,你別聽他的,儘管照我教你的念好了!」所以我才說,佛法走樣,並不一定是正法時期之後的事。 有些人對像法作了另外一個解釋,說是還有佛像在世間,所以叫做像法。這是不正確的,因為佛像的開始,早在佛在世時就有了。有一次,佛到忉利天,為他母親說法,說了差不多兩、三個月的時間。當時有位優填王。他常到佛陀說法的精舍去,聆聽世尊開示。因這兩、三個月見不到佛,很是想念,就用一塊栴檀香木,雕出佛的形像以供瞻仰。這是佛像最早的開始。當佛陀從忉利天回來時,聽說有那麼一尊木雕的佛像,也去歡迎他,他見了那尊佛像很歡喜!一時傳為佳話。這雖是一種傳說,可知,佛在世時,即已有了佛像。更何況我們現在還有許多佛像存在,卻早已進入末法時期。所以像法的「像」,決定不是指佛像的「像」,而是好像的「像」,說明佛教已經有很多地方走了樣了。 像法時代的眾生,修行時的堅定心、精進情,不如正法時代的眾生。因此,修行的人雖然不少,但證果的人卻不多了。到末法時期,這種情形就更嚴重了。依佛法來講,已經到了「鬥爭堅固」的時代。有時在學理上鬭爭,有時在寺廟住持、管理上鬬爭,有時又在文筆上鬬爭,離真正的佛法就越來越遠了。因此在末法時代,真正修行的人固然少了,而證果的人就更少了。有些人看似很認真地在修行,但是因為沒把佛理研究通,所以盲修瞎練了一場,也見不到什麼成果。因此我希望,只要有人講經,只要路不太遠,各位不妨多去聽聽。自己要多聽經聞法,更要勸人多聞佛法。要知道,當我們把佛法的真義弄懂以後,在修行時才比較容易有成就。雖然我們是處在末法時代,但只要肯用心,也還是會有結果的。 佛法上有幾個重點,各位必須要弄清楚,就是我上午所說,佛陀覺悟而後告示我們的兩種真理:一、因緣生萬法;二、眾生佛性平等。我們把這兩種真理弄懂了,然後再告訴親戚、朋友,讓他們也能獲得佛法的滋潤,而不致跑了多年的佛堂,卻仍邪正不分!不知道我們修行目標在那裡,那就是徒勞無功!如果我們都搞不清楚,人是怎麼來的,世界是怎麼成的,信徒問起,也答不出來,就難怪世人要說信佛是迷信了! 現在我們開始講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藥師佛在尚未成佛、尚在修行菩薩道的時候,發了十二條大願。這十二條大願,就是他準備成佛的志願,也是他成佛以後度化眾生的志願。他要根據這十二大願,來充分發揮他的慈悲利生精神。每尊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的願,都不同:有的發願到苦惱的世界去成佛,有的發願到莊嚴的世界去成佛。如釋迦牟尼佛就是發願到娑婆世界來成佛的,他認為,苦惱地方的人最可憐,必須先來救度他們。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就是針對人民所需,如衣、食、住、行。藥物、佛法、健康、相好,疾病、殘障的救治等。於是當他成佛後,就想一一去實現他的慈悲大願! 十二大願中的第一大願和第二大願,是就苦、集、滅、道四諦中的滅與集的二諦所發揮的。依三乘教的說法,佛陀說四諦法,告訴大家,佛性平等,眾生都可以成佛,這是第一次轉法輪的主題。若依華嚴教,佛陀說法,最初便是宣揚華嚴妙義。照三乘教的講法,佛陀成道後,先去鹿野苑度五比丘,為他們說苦、集、滅、道的四諦法。「苦」是眾生法界的結果,「集」是苦的招感因,也就是無明煩惱。苦、集等於世間的因果。能改變它的是四諦中的滅、道二諦。「減」代表佛果涅槃,「道」是三十七道品或八萬四千波羅蜜。菩薩將道修圓滿了,就圓證佛果。這滅、道二諦,是出世間的因果。佛說法,以四諦作基本的教義。我們學佛也必須要依此四諦法,(四諦真理,是通大小二乘的)而修而學,就不會錯了。 第一大願是:「願我來世得正覺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妙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這第一條大願藥師佛他說:在正報方面要感到一個莊嚴妙相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約三乘教的化身佛說的。一乘教的化身佛有九十七種大人相、無量無數隨形妙好。這是三乘教和一乘教在化身佛方面不同的說法。但是這些光明相好是怎麼修才有的呢?光明相好代表多劫修來的福德和智慧,所以當我們修行時,不能偏一邊,要福慧雙修。天台藏教七階有:「三祇修六度,百劫種相好。用百福德,成一相好,至三十二相具足,而得身莊嚴。」此可證明,相好是修福智而感得的。 至於「無量無邊世界」,世界怎麼會無量無邊的呢?這是佛教的世界觀。現代的天文學也證實,在太空當中有很多很多的星球。在萬里無雲的夜空,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的星雲。假設我們從別的星球上看我們所住的地球,它也會像天上的星球一樣發光。所以佛經說:虛空無盡,眾生無盡。虛空中的世界也無盡。有世界,就有眾生;有了無盡的眾生,就有無盡的煩惱,由煩惱起惑造業而形成六道輪迴。這是佛經所主張的四種無盡(或稱無量)。 「量」方面有寬狹、長短、高低三種。因為有「量」,所以有「邊」。實際上,這都是我們眾生的妄想和分別心。因為這些分別心,就把人、我的關係分得很清楚,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等等。假如我們能體會「量」是假的,也就能暸解「邊」的虛妄。如此更能領悟諸法圓融的道理。我們要把有量、有邊的心,擴大到無量、無邊。《華嚴經》說,長時間就是短時間。大與小、多與一,都是一種對待的假相。所以華嚴主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可入一切,一切也可入一」。種種都可相攝、相容,這是華嚴特別的學說境界。 中國的哲學家莊子,他的智慧就能掃除長短等等假相,所以他曾經說過:活了八百歲的彭祖,是個短壽的人,而出生不到幾天或幾個月就夭折的嬰兒,是長壽的人。莊子的思想已經超越時空,這一點與佛教大小相融的說法頗相近。太虛大師曾經說過:「如果我們不去計度我們有多長、多短的壽命,也不去計算財產多少、人際關係好壞,能把一切的分別心打破,那麼我們的生死也就了脫了。」我們的生死之所以不能了脫,就是因為我們的分別心太強烈的關係。 藥師佛所指的無量無邊世界,是說其度生範圍的寬、廣相。 再講「菩提」二字。菩提是印度話,有「覺」的意思。佛果上的菩提,全部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譯成國語是「無」,「耨多羅」是「上」,所以「阿耨多羅」等於「無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覺」。整個合起來,就叫「無上正等正覺」,即是佛果。菩薩、二乘人也叫「覺」,可是他們的覺不是無上的。菩薩可以說「等正覺」,二乘人可以說「正覺」,外道便是「邪覺」。 以上為各位講的是關於藥師佛第一大願及一些特殊名相的意思。我們可以知道,第一大願希望每一個人都成佛。如果學佛而不想成佛,那就辜負了我們的佛性。第一大願整個的意思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獲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法身,也希望得到熾盛的光明,更希望一切眾生都能跟他一樣。它是以「道諦」而發趣的。因藥師佛在修道時依法而行。釋尊向五比丘說四聖諦法時,曾說:「此是道,我已修;此是滅,我已證。」修道的範圍很廣,但說得簡略一點,有三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再簡略地說,就是三無漏學(戒、定、慧),十度萬行。我們能依道而修,就能獲得福德與智慧。福德、智慧修滿足了,就成佛了。 今天我們開始講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中的第二大願。那第二大願重要的內容是身光破暗。藥師佛他希望:「成佛後,身體如同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這第二大願,是藥師佛要以他那無礙廣大的身光,明照幽冥眾生,令其蒙受光照而悉皆得到心地的開明曉了,然後隨其心意,去造作一切合乎眾生要求的功德事業。民國二十二年,戴季陶院長迎合時代需要,也根據這第二條大願的意旨,發起啟建藥師法會。為國家祈福,為人民求平安。同時,他更希望藥師佛,能以其身光,照破當時那些列強侵略者的野心,能夠放棄侵華,共致和平。 向下繼續講第三種大願,藥師佛的第三大心願是:「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這第三大願,是藥師佛要運用智慧的方便,來使眾生在生活方面得到滿足。「智慧」和「方便」雖然是兩個名詞,但却是一件事:智慧是方便的本體,方便是智慧的功用。我們眾生的性體是無量無邊的。我們的心量可以大到無外,小到無內。這是說明,心沒有受到限制,因為心體和法界性體一樣,大起來比虛空還大,小起來比毫端還小。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方便,是乘法界性而發的。所以第三大願就是藥師佛要依他的智慧、方便去運作,使眾生們在生活方面,能獲得一切所受用的物資,而無所欠缺。如台灣自光復以來,政府使所有的臺灣人民,都能有富足、康樂的日子可過一樣。 藥師佛的第四大願是:「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這個願也是依「道諦」發的,旨在推行佛法教化。在佛陀尚未出世以前,社會人心,黑暗一片,因為沒有行正道的機緣。外道邪說,充斥世間,眾生困於邪道,苦不堪言!佛陀出世,以四攝、六度、三學、四諦、三十七道品等大乘法門,開示眾生,眾生依法修持,從而安立於正法覺道之中。所以佛法推出之後,民心依行正道,社會則可呈現一片祥和之氣。 藥師如來的第五大願,是怎麼發的呢:「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毁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藥師佛的這第五大願,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守得清淨戒。「戒」在佛教是個很重要的名詞。諸佛無上佛果的證得,都根源於戒。因為佛法說:「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所以學佛的人,第一要重視戒律。願文中說,藥師琉璃光如來希望,他成佛時,在他的國土中,能有無量無邊的眾生,獲得佛的加持,而能修行清淨的梵行。 「梵」就是清淨的意思,這清淨包括身口意三業的清白無染,要怎樣才能達到三業的清淨無染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持戒。因為戒是防非止惡的規制啊! 茲將戒的定義簡介如下。戒有三種:一、攝律儀戒:身三戒:㈠不殺、㈡不盗、㈢不淫;口四戒:㈠不妄言、㈡不惡口、㈢不兩舌、㈣不綺語;意三戒:㈠不貪、㈡不瞋、㈢不痴,若能守持不犯,則攝律儀戒能得清淨。還有在律儀戒方面,一定要做到威儀齊整,動止安詳,才能合乎佛法要求。二、攝善法戒:通常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可以包括攝善法戒,也就是一切不合理、違背道德良心、違背國家法律、違背佛家戒律的行動、言論、思想,都要斷除掉,然後作一切有利社會群眾的善事,這是因持戒而生善,故曰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四攝法、四無量心、六度萬行等菩薩行,都能饒益有情,能使眾生直接受到利益。因持此等戒,而使眾生蒙益,故曰饒益有情戒。 如果上面所講的戒法,都能守、能持,當然最好;如果不慎毁犯了其中一條戒,或多條戒,只要誠心稱念藥師如來的聖號,即能獲得清淨。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若能發心念佛,就表示他的心已改邪歸正;若犯戒律,就是他的思想有問題。可是如果他能事後悔改,一定會恢復正知正見。那並不是佛陀能使犯戒的人清淨,而是說,犯戒者內心真誠懺悔,不再毁犯,持念聖號,便得清淨。臨命終時,也就能夠不墮惡趣。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瘂、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這一大願,是藥師佛希望,凡是聽聞到藥師佛聖號的眾生,殘障疾苦者,都能恢復健康。諸根不具、或罹諸病苦、愚癡無智、身心不健全的眾生,祇要聽聞到藥師佛的聖號,都能把這種種毛病消除,而獲得諸根完備,智慧增長。「其身下劣」是身體不健全。「諸根不具」的「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而言。「不具」是六根中或缺一或缺二,如眼盲、耳聾、腳跛等等。對這些殘障的苦人,我們要熱心幫助。「頑愚」是心理上的毛病。這一切的病苦、殘障眾生,只要誠心稱念藥師佛名號,就能脫離這一切疾苦,恢復健康。 要知道,殘障疾病,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照顧這些人是有大功德的,佛說:「八福田中,看病第一」。 現講一個照顧他人病苦,能解除自己苦難的故事。在唐朝時有位有名的悟達國師。他年輕的時候在外參學,每遇到有病苦的人,都竭盡所能發心照料。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學住在一起。這位同學突然患了一身黃水瘡病,皮膚時常發炎,生膿疱,流血膿。全身都長遍了,一件衣服穿不到一天,就被膿水沾污透了。悟達法師看到同學那麼痛苦,就發心照顧,幫他煎藥、敷藥、換洗衣服。後來那位同學的病醫治好了。當時皇帝信仰佛教,召請悟達法師到皇宮講經,並拜他為國師,還特別替他造了一把沈香寶座椅。那時悟達國師才四十歲左右,因能得到皇上的恩寵,心裡覺得自己了不起。當他上座講經的時候,用手摸一摸那把沈香椅,不覺起了一念虛榮心。就因此引發了一種叫「人面瘡」的怪病--膝頭上生了一個有眼、有嘴、還要束西吃的惡瘡! 悟達患了這種怪病,痛苦得不得了。皇上也為他著急萬分,召來國內所有有名的醫生,但均束手無策。悟達國師感覺到很慚愧。有一天他在拜佛時,突然想起,以前,那位全身長滿膿疱的同學,曾經跟他講過:「萬一你以後遇到困難,就到四川某一座山裡找我,找到有兩棵長得一模一樣的松樹,我就住在那邊!」這時悟達國師想,全國的醫生既然治不好膝上的怪瘡,不如去找那位朋友,或許有點希望。 於是悟達國師即便辭別皇帝,起身到四川,找他那位朋友。找了很久,終於在兩棵相同的松樹下找到了他的同學。那位同學跟他說:「我知道你為什麼來。在我這座庵下有方水池,裡面的水可以治病。你去那邊洗洗瘡,就會好的!」悟達國師就到水池邊。當他舀起水、要洗瘡時,那人面瘡突然講起話來了,他說:「悟達!你知道你為什麼得這種病嗎?你是個讀書人,對歷史一定不陌生。還記得嗎?在漢朝時有兩個好同學,書都念得很好,因此兩個人都在朝廷作了大官。這兩個人,一個叫晁錯,一個叫袁盎。他們本來是好友,但做了大官以後,就變了。袁盎這個人很有野心,所以怕晁錯比他強,想辦法害他。正好有一處邊疆告急,於是袁盎上表,推薦晁錯去征討,可是晁錯是個文人,不懂戰術,打了個敗仗回來。結果,皇上將晁錯處以腰斬之刑。晁錯被殺了以後,一直想報仇,可是袁盎已經發現做錯了事,發心學佛。當他轉世時,繼續認真修行,竟然成為一位高僧。他從漢朝一直到唐朝,十世都是很有修行的出家人,所以晁錯都找不到機會報復。等到這一世,皇上賜你一把沈香寶座,你不該生起一念虛榮心,終於給了我報仇的機會,變成人面瘡來折磨你。不過算你運氣好,遇到迦諾迦尊者,幫你解厄。你要知道,迦諾迦尊者是十八羅漢之一。沒有他,你今天哪能得此三昧真水?他既然出面為你、我和解,也就罷了。但是你要注意:等你瘡好時,一定要造一部懺法,精誠懺悔你的宿業,不僅你本身能懺罪,而使後代犯罪的人,也有機會懺除前業!」當時悟達國師愈病心切,對人面瘡(晁錯)的指示,答允一一照辦!瘡說:「好!你洗罷!」悟達國師舀起水就洗,水才淹到瘡上,一陣劇痛!國師昏了過去;待他醒來一摸,瘡沒了!痛也止了!原來那是迦諾迦尊者賜的三昧真水,所以神效非凡!後來悟達國師遵照人面瘡的指示,作了一部懺法,就是《慈悲三昧水懺》。這個故事,不只講悟達國師前世跟晁錯結的一段仇怨的感報,且更說明看顧病人能解苦厄的事實。 在戴院長的發願文裡,這條願文說明,希望政府方面能重視衛生工作,廣興醫藥,幫助病苦的人。我們政府在這方面,現在已經做得非常好,我們也很感謝政府。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希望各位大德能注意個人的衛生,並且能幫助病苦的人,恢復健康!功德無量! 今天我們繼續講「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中的第七大願。第七大願的經文是:「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這是「安康樂道」的一個願。一個人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假定常常生病,人就會覺得很苦惱;生病時又遇不到救治,那就更苦惱了。一切有情如果被這許多病苦逼切,再加上沒人救治,或無處可去,沒有醫生救治,也沒有藥吃,沒有親人照顧,又無家可歸,這種既病且貧的人,真值得同情!所以我們做社會福利、救濟工作,都特別注意到這些貧苦多病的人。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慈心、悲願,也是特別注重在這些眾生的身上。因此,他發第七願的時候說:假如有這種需要救濟的病苦眾生,只要他們聽到我的名號,就可以使他們的病得到消除,身心得到安樂,並且有家屬可以照顧,同時還得到許多資生之具(生活必需品),不僅是現實生活得到解決,同時更能證得無上菩提。因為聽到佛的聖號,我們的心理自然趨向光明,從而知道如何去做人。要得不貧窮,我們要努力工作;要得不生病,我們須注意衛生,從生活、飲食上去調理。不要過豐,也不要不及。如果身體不健康,要禮佛,也不能禮,要誦經,也不能誦,道就無從修起了。所以必須先把身體弄好,才能安心修道。戴院長在南京做藥師法會,也發了第七種大願:「遵行藥師世尊本願,普設醫院,廣施藥品,使一切人民,孤苦、貧窮,悉離病厄。」就是希望,政府或民間,大家注意到孤苦、貧窮的百姓,多布施一些藥品,使他們能脫離貧窮加病苦的厄難。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這一條願是轉女成男的願。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在藥師琉璃世界裡沒有男女之相。現在這條願,是為琉璃世界以外的世界(如娑婆世界)所發的,說「厭女身,欣樂男身」。我們這個世界也只有欲界五趣雜居地,才有男女之相,到了色界、無色界,就沒有男女之相。所謂男女之相,就是現生的一種正報。在我們中國古代的哲學,早就發現陰陽相生的道理。現代的科學家也分析萬物生成的最後一個因素--電子。這電子也有陰陽兩種現象,它們可以相反相成。這雖然是一個必然的道理,陽性較剛,陰性較柔,因此形成男強女弱的現象。所以在目前的人類社會,女性還是比較吃虧一點。雖然我們的法律與憲法都主張提高女權,但是,女性生成就是有許多不如男人的地方。這是就生理方面來說的。 另一方面女性成功的例子也不少,如現代英國的首相柴契爾夫人、印度的甘地夫人,古代中國唐朝的武則天皇后等等。武后在接掌唐朝的政權以後,不但建立文治武功的輝煌成就,同時她對佛法的弘揚,也很有貢獻。比方說《華嚴經》。在唐朝以前,晉朝第一次翻譯過來的叫「六十華嚴」,還不完全。武則天上位以後,就一心想補全《華嚴經》。終於打聽到于闐國有完整的《華嚴經》,便派人到于闐請經,並且請了一位德學俱深的實叉難陀法師來任翻譯。所以《華嚴經》才有目前的八十卷的完整經本出現,充實了華嚴宗的思想和學理。這種貢獻是千秋萬世的功業。因此,女性們如果能跟她學習,有所成就,不也同樣地功德無量;為什麼還要厭離女身呢?問題就在有沒有這種魄力和志向。 民國六十二年,我帶團出席在韓國召開的世界佛教青年會時,會中曾討論到人口壓力的問題。我對重男輕女的看法,提出了一個意見,說:「生男、育女,目的在傳宗接代。如果你家中只有一個男孩,而你不去討一房媳婦,那麼,你宗怎麼傳、代怎麼接?一定要討一房媳婦回來,才能生兒育女。照這樣說來,你那個『宗』和『代』已經有一半是別人家的了。所以,如果你生的是一個女孩子,也可以去傳男孩子家的宗、接男孩子家的代,並沒有斷你的宗代呀。所以說,大家如果能夠改變這種觀念,男女就會平等,世界人口就會自然降低了。」只可惜,重男輕女的觀念相沿已久,一下子改不過來。問題是,女性如果都能堅強,不要處處依賴男性,這種觀念就自然而然地能夠突破了。 還有一點,我可以提供給各位參考。為什麼一般的年輕夫婦容易生女孩?因為現在人的飲食太豐富了,每餐都有肉吃。肉類是屬酸性的食品,酸性的飲食容易生女孩。素菜、植物性的食物則屬鹹性。多食植物性、鹹性的食物,較容易生男孩。所以站在醫藥的立場,我們可以把這種常識,提供給世界的青年男女作參考。女性在生理方面比較容易生病,但因現在醫學發達,有許多病,都容易治。所以只要多注意個人衛生,一切就都不成問題了。因此,「重男輕女」或「厭惡女身」的觀念,,是可以糾正過來的。若依照佛法來說,眾生佛性平等;女兒出家後,即可現丈夫相。 在南京的藥師法會,戴院長他領導大家發第八種願:「願我遵行釋迦本願,立法施政,尊重女性,使一切女子,受平等福,離百惡惱。」此願和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在意義上是差不多的,就是希望,政府在立法方面,提倡男女平等,在施政方面,讓女性多參與政治,尊重女權;使女性能受到合理平等的待遇。 藥師佛發的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絹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此願是解除眾生信仰方面的痛苦,能使邪魔、外道,都能歸於正法。魔王是六欲天中他化自在天的魔王。魔王、外道有他們的知見,和佛持反對態度,是違背真理的,不肯歸投佛法。藥師琉璃光如來極慈悲,為救度這些外道、魔王,才發此願,想引度他們進入真理之境。魔王有許多方法,使你不得不相信他。那些迷惑人的邪知邪見,像網一樣,碰到缺少正見、無智慧的人,就會被他一網打盡。既被網住,要想掙脫出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佛法無能救濟。如《楞嚴經》,那是使令眾生掙脫五欲諸魔最好的一部聖典。戴院長他們所發的第九大願是:「遵行釋尊本願,樹立正法,降伏邪見,使一切人民,咸歸正道,永離魔障。」此願是希望,我們的政府和民間,大家一起來樹立正法的見解,護持正法。相信因緣、因果生萬法的真理,就是正法。一方面降伏邪見惡法,使百姓人民都能歸向正道。 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此是解除一切眾生憂苦的一條大願。願文中所提的刑法,那是規定犯罪和裁判處罰的法律。這條願是說,人民如果犯了法,受到制裁,是極痛苦的事。藥師如來發此願,就是讓這些犯了法的人,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能因佛的福德威力而得解脫,而得悔改。就像國家法律對這些犯人,他們如果表現良好,即可得提前釋放和減刑。在南京戴院長的發願文裡面提到:「遵行釋尊本願,改良刑政,實施感化,使一切人民,不觸法網,背惡向善。即有犯者,在獄獲教,出獄獲養。」就是希望,國家改良刑政,儘量不要採用酷刑,而注重感化的工作,使人民知道,不要輕易去犯法,必須背棄惡法,趨向善道。 藥師琉璃光如來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這是一條救濟貧窮,使得好飲食的願。貧苦眾生為了謀求飲食、維持生活,無形中也造了很多惡業。這是窮苦眾生的痛苦,但是藥師如來他在第十一大願中說:「這些人只要聽到我的名號,專心受持我的名號,我就可以上等妙好的飲食,令他溫飽,使他沒有饑餓之苦。然後我再以甘露的法味,來安立他,使他超凡入聖、離苦得樂。」念了藥師佛這一願的經文,可知只要誠心念佛,就可以離苦得樂,轉凡成聖!戴院長所領導的藥師法會,發願文是這樣寫的:「遵行釋尊本願,政重民生、普濟民眾,使一切人民飲食供給無有乏少,更施教育,培其智德,令生安樂,不遭苦難。」戴院長所發的願文,和藥師佛的第十一大願意義差不多,是希望政府能重視民生,改善食、住,使一切人民豐衣足食,永離貧困。 藥師琉璃光如來所發的第十二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此願是使眾生能得好衣服的願。戴院長他們所發的願文是這樣的:「遵行釋尊本願,衣、食、住、行等,一切施為,決依總理遺教,盡力推行,使一切人民,生產分配,咸令得宜。」意思是,希望政府能改善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使人民五福俱全,安和樂利。 以上介紹的是藥師佛十二大願的內容意義,因時間的關係,稍嫌簡略,請各位原諒!不過我們所打的這個藥師佛七,最主要的意義,在消除自己的煩惱、業障,改善目前現實生活環境。欲求消災解厄,應該誠心奉行藥師琉璃光如來所發的十二大願。若能得到主政者的重視、施行,持之以恒,自能與佛所說的法相應,而得到現實利益與後世的成就!最後,願修東方藥師淨土法門的諸位法師、居士,都能蒙受藥師琉璃光如來慈光加被,事業發達,家庭幸福,皈依三寶,發菩提心,福慧雙修,成就道業!(學生開賢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