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十大願》第二集 第二集 各位觀眾,今天我們繼續向各位介紹「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今天我們應該講到第五大願「隨喜功德」。現在我先唸一次經文說: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隨喜功德」這個就是說:最主要的我們能夠到人成就,我們發歡喜心。反過來說,看到人家有成就,不要嫉妒人家,所以修這一個功德,它可以去除我們的嫉妒心。一般的人看到人家有了成就,心裡覺得不自在,有人說這有什麼了不起,我也會做,可是你沒有做呀!人家已經做成功了,你成功了,人家學習你,人家成功了,你也應該學習人家,也就是人家有什麼成功、成就,我們去給他恭賀,這就是說隨喜的表現。所以,修這個隨喜功德能夠對治嫉妒,同時還可以助長我們的功德,也能夠消除誹謗,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如果你不學習我,我不學習你,你嫉妒我,我嫉妒你,常常容易互相誹謗,那這樣子感情就會破壞。 修這個功德,還可以擴大我們的心胸,我們的心量擴大了,人際關係就會和諧。這個「隨喜功德」在經典上,講起來是很重要的一個法門,我們要怎樣隨喜呢?照這經上說,我們是學習諸佛如來,這過去十方三世盡虛空、偏法界,所有的一切諸佛如來,他們為了觀眾生苦來發菩提心,來學佛修行,也就是說為我們這些眾生來發心修行的了。那麼在修行當中是很苦的,很艱苦的,修行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勤修福聚」,甚至於不惜身命的來修行,時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在那裡修,而來捨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 過去佛曾經為了所謂的「半句偈」而犧牲身命,羅剎鬼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這兩句話說了以後他不說了,修行的菩薩,當時就是我們「釋迦牟尼佛」,他聽到這兩句話很有道理,他就請羅剎鬼說,羅剎鬼說:「不行!我肚子餓了!就沒有力氣講了!」那這個修行人就說:「沒有關係!你要吃什麼東西我幫你準備。」他說:「我要吃人的肉,吃修行人的肉。」他說:「沒有關係!我正是一個修行的人,你只要說給我聽,我就給你吃。」他說:「好!說話算數哦!」他就把後面兩句話「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說了出來。那麼釋迦牟尼佛當時是一個修行人,他聽到這兩句話以後,他就想從山上跳下來給他吃,結果這個羅剎他是天人化身,來考驗修行人他的毅力、信心的。所以當他從山上掉下來時掉到半空之中,被一個天神托住了,這就是一個菩薩為求法不惜犧牲生命的例子! 這種精神是了不起的,這樣的精神我們是要學習的,要讚歎的。還有一種就是六趣四生的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凡夫。眾生他們也做好事,所以這個世間好人好事,我們都應該跟它學習,所以政府每年要來表揚好人好事,這也是一種學習功德。還有一種修羅漢,修小乘行的,羅漢聲聞的這種人,我們也跟他學習,本來佛教是主張要大家多修大乘佛法都成佛的。但是他仍然修羅漢,這個小乘聖果也不容易,我們也應該跟他學習,像這一種隨喜的功德,我們要無限期的做下去。所以「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們的這個「修行隨喜」的功德都沒有窮盡,一直無限期的修下去,讓人類都能夠隨喜功德,社會就和諧了,就沒有嫉妒,就沒有爭吵,沒有誹謗了。 現在我們再繼續向各位介紹「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以前我們已經跟各位介紹了,十大願王當中的第五願,今天開始講第六願。第六大願就是「請轉法輪願」,現在我把經文唸一遍: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勤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第六願「請轉法輪」,什麼叫做轉法輪呢?這個我要向各位先解釋一下。在「大涅槃經」裡面,有這麼幾句話,解釋轉法輪的意思,就如說:「諸佛世尊,凡有所說,皆名為轉法輪也。」那就是說十方一切諸佛世尊,凡是有所說法,凡是有所開示,都叫做轉法輪。佛也不會說無意義語,佛要說話都是說佛法,所以叫做「轉法輪」。那麼這個「法輪」的意思呢?佛法就好像,這是個比喻啦!佛所說的話,就好像一個輪子一樣,「輪」者是輪轉的意思,佛說的話能把眾生,從凡夫地轉送到佛地,所以有著「輪子」的意思。那麼同時佛所說的法,能夠把眾生心理上的煩惱給它摧毀,心理上不平給它輾平,有這種意思,有這幾種意義,所以把佛說的話,就比喻成為一個輪子,能夠起這幾種的作用。那麼,現在普賢菩薩要善財童子修行第六「請轉法輪」的這個大願,怎麼個請法呢?普賢菩薩說怎樣請轉法輪呢?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 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國土中,時時刻刻都有佛成道,佛成道以後就是人間一件大事。有佛成道,那麼眾生就有希望了!為什麼呢?佛成道以後他就要說法,說了法以後,眾生就能因而轉迷成覺、轉凡成聖啊!所以說假定這個世界上沒有佛法,眾生就等於在黑暗當中一樣的,找不到脫離生死的大道。所以佛一出了世,佛一成了道,我們馬上就要請佛來說法,這就叫「請轉法輪」。那麼請的儀式是什麼呢?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說我以很誠敬的身體禮拜請法,以很清淨的口業來譜揚佛陀聖德,恭請佛陀說法;以我清淨的意業來觀想佛陀的聖德儀容、來請佛說法。以清淨的三業來請,殷勤的、誠懇的勸請諸佛世尊,給我們轉微妙的法輪,這一種的大願。也是跟前面一樣說:「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而我常請佛轉法輪的願,沒有窮盡的,而念念相續不斷,沒有間斷的。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來請轉,都沒有休息的。 普賢行願品的大願王,今天跟各位要介紹第七大願就是「請佛住世」這一個大願,現在我把經文恭讀一遍,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那麼「請佛住世」就是說佛陀降世說法度眾生,他也有一定的時間。如果這個世界的眾生都得度了,有緣的眾生都得度了,佛也會示現涅槃。佛示現了涅槃以後,這世界上就沒有佛了,沒有佛,眾生就會苦了,沒有佛說法,眾生就失去了光明,失去他正覺的路線了。所以,我修學佛法的菩薩們,每當見到有佛要涅槃,甚至於菩薩或者是羅漢、善知識,他們要涅槃,他們要往生的時候,我們都要勸請他們,可能的常住世間,為利益眾生,所以不要離開眾生,所以才有這一個大願。 「請佛住世」勸請的經文,在華嚴經上也有這麼一首偈說:「十方一切佛,若欲捨壽命,我今頭面禮,勸請令久住。」這是菩薩勸請諸佛住世的一首偈語,十方一切諸佛,假如要捨壽世,就是要涅槃,我都要以頭面恭敬禮來勸請不要涅槃,久住世間,因為什麼呢?諸佛如來以及諸大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的聲聞學者,無學的聲聞學者,乃至諸善知識,假使他要示現涅槃的時候,行菩薩道的菩薩們,都要來勸請他們不要入涅槃,常住在世間,這是「請佛住世」的意思。世間上,假定沒有佛住在世間上,眾生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經上也有一首偈說:「世間黑暗,眾生苦惱,三惡道就充滿,天人常減少。」這是法華經上的話,還有經文上說:「佛若涅槃,世間燈滅,了諸佛住世,則佛度有情」。所以要請佛住世,那麼我們以什麼方式,來請佛住世呢?就是凡是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就是所有全世界,所有盡虛空、遍法界的世界當中,所有的佛、諸佛如來假定他要示現涅槃的時候,或者是一切的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的聖人,無學的聖人,或者一切的善知識,他們要涅槃的時候,要往生的時候,我們都要來勸請他不要涅槃,而且希望他們能夠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常住世間,為什麼呢?就為想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的緣故。像這樣的一個大願,我們無限期的來勸請,即使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這個勸請諸佛沒入涅槃的大願,都沒有窮盡的時候,而且念念相續,沒有間斷,身語意業,也沒有疲厭的去勸請下去。這一個意義,就是為了利益眾生,安樂眾生,因為有佛住世,有善知識,有大菩薩住世,那就是眾生有福了!這是勸請諸佛常住世間的意思,我們譬如這個社會上,如果有一位有學問的學者,或者有道德的長者,他在這個地方上,就會有很多的人受到他的利益,就會看著他的榜樣,受他的影響,大家都做好人、做好事,如果沒有這些正人君子,沒有道德長者做我們的領導模範啊!我們言行就會失去了榜樣。所以「請佛住世」,就有這種作用。我現在先把經文唸一遍說: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一願是第八願,第八大願是「常隨佛學願」。因為我們是修學佛法的佛弟子,佛陀是怎樣成就佛道,他的作法,他的想法,他的說法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所謂學佛的人,學佛、學佛,所以應該一切都要向佛學習,唯有向佛學,才能夠成佛。如果不向佛學,還依照我們原有的方式來修行,或者是相信迷信,那你到什麼時候才能成佛呢?所學「常隨佛學」的這一個大願實在太重要了!再說,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也就是華嚴經說的「毗盧遮那如來」,或者是一切諸大菩薩,他們發心學佛都是為了眾生,他們為了眾生來發心學佛,可以說抱了一個非常的犧牲精神。所以說:「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拿那不可說不可說的身命,換得來的佛法,所以他才能成佛,種種的難行、苦行、難捨能捨,所以不惜身命,為了佛法的緣故。他為了佛法緣故,犧牲王位,犧性一切。所謂「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都在所不惜,為了佛法。因為有這樣大的勇氣,這樣大的犧牲精神,他才能夠成就佛道,才能夠示現種種神通,才能夠起種種的變化,才能夠現種種的佛身,才能夠到種種的地方。眾會去度眾生,所以這許多偉大的行徑,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佛陀曾經在法華經上說過:他為了成佛,曾經八千世到這個娑婆世界來,來轉世,來修學佛法。八千世很辛苦的,來一世都是很辛苦,因為示現種種的聖行,不是說每世都是以一種很莊嚴的佛身來的啦!或是以菩薩身、或是以聲聞,甚至於現種種吃苦、受難的身份而來的。所以這種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我們學佛,如果說怕吃苦!怕受波折!或者是不願意辛苦,那就錯了。所以要學佛,要能夠知道佛是怎樣成的,佛是怎樣成的,我們就要怎樣做。那麼有一句話說:「佛是於觀眾生的苦而發大悲心。」也就是我們現在跟佛學,我們也要能夠發起大悲心來,是以眾生的苦難,為我們發心救濟的對象。在今天譬如說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社會亂啊!眾生因為社會亂,就會受苦!受難!所以我們要多學習佛陀,以這種犧牲自己普為眾生的精神,多弘揚佛法,這個社會能夠多一點的人來向佛學習,來以佛陀這種犧牲自己,把自己的私利拋開,為眾生的公德把它提昇起來,人人都能夠關懷眾生,那麼這個社會就會趨向和平,佛陀的慈光,就會照耀在社會每一個角落了!所以我們要常常來向佛陀這偉大的精神學習,這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學佛的一種方略。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願」,現在我先把經文恭讀一遍說: 「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剛剛唸的這一段經文,是出於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九大願,是「恆順眾生願」,前面第一「禮敬諸佛」,乃至到第八「常隨佛學」,這八種大願都是以自修自利為主,下面「恆順眾生」、「普皆廻向」這兩大願,是偏重於利益一切眾生,所以這一條大願,就是以利益眾生為主,所以叫恆順眾生。「恆」者是時間恆長,「順」者順從眾生的意願。我們都跟著它來轉,前面說眾生的種類,眾生我們知道所謂:三界六道,種種的身形、種種的生活、種種的衣服飲食、種種居住的地方都不一樣,這是說眾生生活的環境。下面就是說:我們要怎樣來隨順他們呢?我們對於三界六道這許多眾生,不管它是那一道的眾生,我們都要隨順他們而轉。種種的來承事供養,好像把他當做父母一樣的恭敬;如師長一樣的恭敬;當阿羅漢一樣的恭敬;當佛一樣的恭敬,一樣的隨順而轉。為什麼要這樣子呢?因為這樣子,我們才能夠為他盡到心,才能夠做利於他的事情,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眾生是我們學佛修福修慧的對象,我們如果離開了眾生,我們就沒有修福修慧的機會了!所以菩薩要想成佛,一定要把眾生的利益,把眾生的事情給他做好,所以因此我們這個大乘佛教,修學佛法的重心,就是向上。我們要求得諸佛教物的真理,向下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所以這一個大願,是依照菩提心的兩大要求而來的。 我們讀過了這一段經文,我們也知道我們學佛放棄我們自私自利的心,要把精神放在一切眾生身上,眾生有苦難,如我們自己的苦難一樣;眾生有所恐懼,我們要幫助他解決;眾生有所欠缺,我們要幫他解決;眾生有所需求,我們要滿足他的需求;這樣子時時刻刻的不忘記利益眾生、救濟眾生、化度眾生,這是一個菩薩,真正學佛的一個作法,菩薩道的一個修法。 第十大願:就是「普皆迴向」這一願,現在我先把經文恭讀一遍說: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皆迴向」這是修學菩薩道最重要的一個修行法門。什麼叫「迴向」呢?這句我要向各位介紹一下,所謂「迴向」有三種,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拿來歸向於三個目標,這叫做「迴向」。第一個就是迴向真理,迴事向理,我們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在希望能夠明白一切諸法的真理。第二就是:迴因向果,我們所修的一切功德的因,都是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要完成佛果,所以要迴因向果;就是我所修的任何一件功德,這個成因都是為了完成佛果。第三就是:迴自向他,迴自向他就是我所修的功德,絕不自私自利;我把這一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大家都能得到利益,得到這個功德,而轉凡成聖,離苦得樂,這是所謂迴向重要的意義。現在普賢菩薩告訴善財童子,也等於告訴我們大家學佛的佛弟子說:「什麼樣叫做普皆迴向呢?」 我們從第一大願:「禮拜諸佛」,第二所謂「稱讚如來」等,所有的功德和前面所修的九大願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就叫做「迴自向他」。說我把這前面所修的九願功德,都把它迴向給盡法界、虛空界的一切眾生,這是「迴自向他」的一個做法,希望這一切眾生,都能夠因我所修的功德,而常常的得到安樂,都能夠離開一切病苦。本來他心裡面想做不好的事情,都得不到成功,因為有了善法種子的這個因,使得他作惡的煩惱自然消失了,而所修的就不會造下惡業,善業皆速成就,因為有善法的善因在助長他,所以他要修什麼任何的功德,都很快就會修成功。把一切通往惡趣的門、邪惡多的門,都給它關閉起來;也就是從得到我這個善法「功德迴向」以後,他再也不會堕落到三惡道去了!那麼他到那裡去呢?常常會到人間去、到天上去、到諸佛的涅槃界去,所以把人天涅槃的正路,把它敞開起來。這許多眾生,因為他所積的惡業,所感到一切非常重的苦果,我都給他代受,我都希望他不再受到這個苦果,使令許多眾生,都能夠因為我的「功德迴向」而能夠得到解脫,乃至能夠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因為我迴向功德給他,他藉我這個功德的助因,他也自己修學一切的善法,修學一切的菩薩道,他就能夠成就無上的菩提佛果,菩薩這樣的修迴向,也是無盡期的。所以說:「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修迴向這種行願,不會窮盡的。因為有眾生沒有成佛的時候,都要來修迴向,把功德迴向給他,讓他都能夠得到解脫,這才是一個菩薩心。 那 麼 這樣做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沒有疲厭的一直做下去,這是一個把所有的功德全部迴向,所以叫「普皆迴向」,這是第十大願。這個精神非常偉大,就是說我們有什麼好的利益、好的成就,絕不自私與大家共享,我們希望大家能夠聽到這部經,都能夠做這樣的迴向功德。「普賢行願品」行文當中一段結束的文字,因為前面十大願王,我都向各位介紹過了!現在就是把這一部經文字作一個結束。首先讓我來把這個經文唸一遍,然後再來做解說: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茶,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啗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以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這是「普賢行願品」長行文當中最後的一段偈語的文字。這一段偈語的文字,他有幾個重要的意義,第一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是修學菩薩行的菩薩們,應該一直而修的,能夠一直而修就能夠得到這經上所說的這許多功德,這許多的成就,我們修學佛法就不會空過,知道這個大願的作用,偉大的作用、能受持、讀誦、書寫一、四句偈的話,都可以滅除五無間的惡業,身、心等等的病苦都能夠消除,一切的魔軍、惡鬼、惡神都不會傷害你,而且來做你的守護神。這一個普賢十大願,還有一種很大的功德,就是「信誓無違」,你在這個世界上都能夠做什麼事?走到什麼地方都不會有妨礙,能夠得到一切的快樂,得到一切的解脫,最後你臨命終時呢?都能夠由於這個願王的引導,你可往生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能夠一生成就學佛的大事。所以「十大願王」我們應該好好的來學習,認真的來修行,只要能夠依照「十大願王」來修下去啊!你所有的願望都能成就,所有的功德都能圓滿。 今天講到這裡,普賢菩薩的「大願王」就算介紹完畢,最後祝福各位,都能夠福慧增長。謝謝各位!!